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是什么意思
意思:不是梧桐树不栖蝌怦吩曰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秋水》之《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释义: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或:有人。恐:害怕。国:国都。往:前往。鹓鶵:鶵,古同“雏”。
扩展资料
文章主旨:
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作者思想成就:
在庄子哲学中,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将该存在称为生主。这个存在“存在而无实体”,即“有情无形”。
它是一切人类行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驱使万物而不受万物驱使,故它是唯一超然于万物的。因为所有其他万物都处于驱使、受驱使的循环之中。
庄子“道通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进的哲学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种看法比起牛顿把宇宙看成像弹球撞击那样的机械论思想,显然是更近于二十世纪的科学。
对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法违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朴”。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相对老子而言,庄子的思想倾向于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事情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