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新零售解决方案:构建新零售平台成转型趋势
1、商业体量过剩
近年来,伴随着老商圈的持续扩容和新兴商圈不断出现,全国各大城市中几十万平方米乃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商圈比比皆是。一些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镇,也建起了二三十万平方米的商圈。这种非常态的发展,导致不少地方商业体严重过剩、出现泡沫。有相关报告称,沈阳、杭州、成都和长沙等19个城市人均商业面积远超过1.5平方米的供求均衡标准线,商业地产存在体量过剩的风险。
2、同质化竞争激烈
目前为止,虽然市场总体在变大,但电商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在全国各大城市,各个商圈在规划建设上趋于雷同,几乎都是以传统百货零售卖场为主,缺乏个性和特色,因此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这从反面折射出目前零售行业的尴尬窘境。在行业竞争加剧和电商等新渠道的冲击之下,线下市场空间一再被压缩,曾经显赫一时的百货零售,风光不再。
3、电商冲击被放大
来自电商的冲击才是导致商圈百货零售走下坡路的最主要原因,而商业体量过剩和同质化竞争则进一步放大了电商的冲击效应。
电商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80后、90后的消费习惯,使得实体店不幸沦为越来越多网购一族的“试衣间”。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我国网购市场年交易规模从7800多亿元猛增至2.8万亿元;预计2015年,这一数字将比2014年增加40%,达到3.95万亿。
电商本身不会带来市场规模增长,网络购物规模猛增,就意味着线下市场空间被压缩,各商圈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1、构建智慧型商圈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整合外部资源赋能商圈,搭建商圈新零售平台,重塑人货场,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同时,借助技术系统,实现顾客的全面数字化,实现商品、交易、数据、服务的数字化升级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模式赋能:运营模式+销售模式+服务模式+营销模式
技术赋能:顾客端系统+导购端系统+商家端系统+管理系统+城市零售平台
方法赋能:咨询培训+企划设计+营销推广+智能门店
供应链赋能:产地直发+海外直邮+工厂直送+公共货共享
金融赋能:卡券积分共享+金融服务+短信服务
2、赋能并吸引商家入驻,协助转型升级
整合外部资源,针对临街商家商场输出模式、系统、方法、供应链与金融,赋能并招募其他商家入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商圈内商家的转型升级。
3、通过引流与服务,提升商圈服务,吸引顾客
在城市新零售平台,从各个入口进入的消费者,都能凭借唯一的会员识别,进行营销、交易、互动,获得跨渠道无差别的体验。
4、通过统一管理商家,沉淀输出商圈大数据
借助商圈新零售平台和商家端的数据口,沉淀各维度的消费数据,分析商圈大数据,从而反哺指导商圈与商家的零售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