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人存在哪些区别?

2025-10-31 09:12:14

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智慧农业系统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集聚规模效益的驱动,向特定农业资源的地理区域集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地域特征明显的智慧农业产业集聚区。智慧农业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有特色的作物带和动物饲养带,使分散农户形成区域生产规模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依据当地农业资源、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以产业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形成国内外竞争优势为目标,以持续增收增效为目的,形成某种特色和相当生产经营规模,一业为主各业有机协调发展的农业地域,也被称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2、智慧农业的区域布局特征要求优势农产品应具备一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潜力,生产基地或加工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产品的流通渠道畅通,有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有较强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中介组织比较发达。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又会促进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份额的减少是一个普遍的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持续提高时,劳动力便进一步从第一、第二产业流动到第三产业。智慧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产生了专业化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传统农业部门自身不断缩小,产后的涉农加工、流通企业开始成为这个链条的主体,大量的利润与产值也逐渐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在发达国家,产后环节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产后部门的发展规模最大,其产值是产中环节的4倍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中,大约有80%的动物产品和70%以上的植物产品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销售。

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人存在哪些区别?

2、智慧农业系统内的龙头企业对这个系统总产值的贡献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产后涉农企业的带动或者辐射,成千上万的农户进入联合体,从而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联接。产后涉农企业带动着智慧农业系统,使得整个产业链条外与市场接轨,内与农户联结,既满足了市场需要,又给这个链条上的各环节带来了利润。

1、智慧农业系统内的产业组织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即整个产业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构成,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数量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条件。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