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观察,不掺杂评判
1、卢森堡: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腱葱炙尕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儇喃光榭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他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讨厌自己。

3、卢森堡:是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我们使用的任何字眼,如果暗示别人是错的,都是对我们鲜活的内在生命状态悲剧的、自杀性的表达。之所以是悲剧的和自杀性的,是因为这样说话不会让人由衷地对我们的幸福做出贡献,反而会激发防御和对抗。

5、【比较也是一种评判】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诙谐的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作比较。

7、【强人所难】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卢森堡说: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异化的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这种想法通过“应当”这个词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这种想法认为有些人是“坏人”应该通过惩罚让他们感到后悔并重新做人。然而,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