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培训-完善国企董事会制度的对策建议
1、 1、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 财务培训指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行使出资人职权时,不应过多干预企业董事会的决策,而应以监督为主,对企业经营管理层和企业资产进行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2、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 企业不同于行政机关,财务培训专家建议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到国有企业中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有意识地逐步削弱“官本位”的思想,注重学习企业财务培训管理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促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
2、 1、实现董事长与经理分设。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有一定便利之处,如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减少领导利益摩擦和责任推脱等。但总体上弊大于利。 2、健全外部董事制度。 (1)优化外部董事结构。第一,在来源上,建立健全董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董事人才队伍,拓宽出资人挑选专职董事人才的空间。第二,在素质要求上,严格外部董事的任职条件。 (2)完善外部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外部董事的激励应当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方式。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董事的薪酬上,改革董事薪资结构,明确董事薪资由工资、奖金、福利三部分组成。将董事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促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行权。
3、 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在我国大型的集团公司中,经常性地召开董事会全体会议是有困难的,为了保证董事会运作效率及实现董事会内部制衡,财务培训专家认为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委员会显然十分必要。专门委员会作为企业的常设机构,依各自职责分工,处理公司日常事务。 (1)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董事和经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推荐董事、经理候选人,同时对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决定现有董事是否有资格留任。 (2)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在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公司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并据此制定和实施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3)薪酬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主要根据企业内部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重要性和同行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审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并对其履职情况以及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和监督。 (4)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其主要目标是督促公司提供有效的财务报告,并控制、识别与管理诸多因素对公司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涉及战略与技术、法律、运营、监管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