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拔罐:[20]胃下垂的拔罐疗法

2025-05-06 07:59:50

  由于腹腔内脂肪薄旖肿俺诠弱,腹壁肌肉松弛,导致胃低于正常位置,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属胃无力症,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及无力型体质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临床表现为上腹胀咫圄虍咻满、食欲不振、胃痛、消瘦、乏力、嗳气、恶心、呕吐、肠呜、胃下坠感,或伴有便秘、腹泻、气短、眩晕、心悸、失眠、多梦等。一般分为脾脏虚损、中气下陷及脾胃不和2型。

脾脏虚损、中气下陷

症状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或泛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薄,苔白。

治法

(1)选穴 百会、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定位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

拔罐方法

灸罐法。百会、关元、气海穴用艾条行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感为度,之后各穴(除百会外)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脾胃不和

症状

胃脘胀闷不适,食人难以消化,嗳气,甚者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

治法

(1)选穴 上脘、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脾俞:见前。

胃俞:见前。

足三里:见前。

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胃下垂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饭后要平躺30分钟,不做运动,特别不要远行、跑步和跳跃。

适当进行腹肌锻炼。

病例

  任某某,女性,30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有下坠感2年,上述症状食后加重,平卧减轻,伴有面色萎黄,消瘦,神疲乏力。钡餐显示:胃小弯切迹在髂嵴联线下3.5cm,诊断为胃下垂。穴取百会、关元、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百会、关元穴用艾条行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感为度,之后各穴(除百会外)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5次后,上述症状稍有缓解,1疗程后临床症状大大缓解,后连续治疗3疗程,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上述症状未见复发。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5
  • 阅读量:28
  • 阅读量:55
  • 阅读量:75
  • 阅读量:92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