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HTTP之网站架构的演化过程
1、初始阶段大型网站都是从小型网站发展而来,网站架构也是一样,是从小型网站架构逐步演化而来。小型网站最开始时没有太多人访问,只需要一台服务器就绰绰有余,这时的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通常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Linux,应用程序使用PHP开发,然后部署在Apache上,数据库使用MySQL,汇集各种免费开源软件及一台廉价服务器就可以开始网站的发展之路了。

3、缓存阶段 网站访问特点和现实世界的财富分配一样遵循二八定律:80%的业务访问集中在20%的数据上。既然大部分的业务访问集中在一小部分数据上,那么如果把这一小部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就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压力,提高整个网站的数据访问速度,改善数据库的写入性能。 网站使用的缓存可以分为两种: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本地缓存和缓存在专门的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上的远程缓存。本地缓存的访问速度更快一些,但是受应用服务器内存限制,其缓存数据量有限,而且会出现和应用程序争用内存的情况。远程分布式缓存可以使用集群的方式,部署大内存的服务器作为专门的缓存服务器,可以在理论上做到不受内存内容限制的缓存服务。

5、数据库分离 网站在使用缓存后,使绝大部分数据读操作访问都可以不通过数据库就能完成,但是仍有一部分读操作(缓存访问不命中、缓存过期)和全部的写操作需要访问数据库,在网站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数据库因为负载压力过高而成为网站的瓶颈。 目前大部分的主流数据库都提供主从热备功能,通过配置网台数据库主从关系,可以将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网站利用数据库的这一功能,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从而改善数据库负载压力。 应用服务器在写数据的时候,访问主数据库,主数据库通过主从复制机制将数据更新同步到从数据库,这样当应用服务器读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从数据库获得数据。为了便于应用程序访问读写分离后的数据库,通常在应用服务器端使用专门的数据访问模块,使数据库读写分离对应用透明。

7、分布式系统 任何强大的单一服务器都满足不了大型网站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数据库经过读写分离后,从一台服务器拆分成两台服务器,但是随着网站业务的发展依然不能满足需求,这时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也是一样,需要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是网站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手段,只有在单表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的时候 才使用。不到不得已时,网站更常用的数据库拆分手段是业务分库,将不同业务的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

9、业务拆分 大型网站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通过使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将整个网站业务分成不同的产品线,如大型购物交易网站就会将首页、商铺、订单、买家、卖家等拆分成不同的产品线,分归不同的业务团队负责。 具体到技术上,也会根据产品线划分,将一个网站拆分成许多不同的应用,每个应用独立部署维护。应用之间可以通过一个超链接建立关系(在首页上的导航链接每个都指向不同的应用地址),也可以通过消息队列进行数据分发,当然最多的还是通过访问同一个数据存储系统来构成一个关联的完整系统。

11、 大型网站的架构演化到这里,基本上大多数的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诸如跨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同步和具体网站业务相关的问题也都可以通过组合改进现有技术架构来解决。 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拥有自身的发展冲动,摆脱其初衷,向着使自己更强大的方向发展。既然大型网站架构解决了海量数据的管理和高并发事务的处理,那么就可以把这些解决方案应用到网站自身以外的业务上去 目前许多大型网站都开始建设云计算平台,将计算作为一种基础资源出售,中小网站不需要再关心技术架构问题,只需要按需付费,就可以使网站随着业务的增长逐渐获得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更多的计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