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闹情绪怎么办——咨询实录
。即使如此,我也会在咨询之初,反复向家长证实一些情况。
比如这位妈妈提到父亲很娇惯孩子,咨询过心理专家也说太溺爱他了。这让我很迷惑:“以前很乖巧,而上学后才表现出情绪问题”,这一般不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孩子的表现。
所以,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和她求证这一问题,终于搞明白:父亲所谓的娇惯孩子,其实是宽容但不纵容;而她对孩子过于严厉:不会答应“她认为的”孩子的无理要求,而且语气不好;孩子做了“她认为的”错事,一定会惩罚孩子;让孩子做什么一直是命令的语气.....由于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所以,以前孩子虽然看起来听话、乖巧,其实一直是被压抑的。而孩子上学后,自我意识觉醒,不愿意一直这样被压抑。通过那次冲突的机会让他认识到,原来闹情绪这么管用,可以达到原来满足不了的愿望,所以,学会了闹情绪是自然的。这样,孩子“以前很乖巧,而上学后才表现出情绪问题”,就较容易理解了。
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娇惯、什么是严厉等认识的理解可能与我不同,所以搞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做咨询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搞清楚了情况才能理解孩子,才有可能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二、进一步理解孩子
这位妈妈关注我的博客有半年多了,她经常用心研读我的博文,来和她的做法对照,并且逐渐接受了我的育儿理念,近期的做法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也有一些进步。
比如自从她学习了我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育儿理念之后,她也学着采用“凡事和孩子商量”这种方法,结果孩子的偏执比以前大有好转,现在孩子遇事也喜欢和她商量。参考: 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 。这种理念是解决孩子偏执的一个好思路:孩子偏执,闹情绪,是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独裁的妈妈”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当他发现妈妈可以商量之后,自然不会采用那些让他也痛苦、不舒服的做法,而是学着用“和父母商量”这种轻松的办法实现他的愿望。——趋利避害,三四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本能。
这位妈妈对我的分析很认可。
但是这个理念看似简单,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自如,却是不容易的,需要深入实践、思考。她的理解就有一些自己察觉不到的问题。
妈妈:“我很认可这种理念,最近一直在努力做好让孩子自己做主,但是孩子为什么还出现了类似午睡这样的问题呢?”这起初也让我迷惑!难道这个理念出了问题?
,看来我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维尼 :理解孩子啊,这是很重要的。看来我的博文你没有吃透。很多博文都贯彻了这一思想。
妈妈:看透了,做的不好。 维尼 :其实是理解得不深,然后没把这些道理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三、情绪问题
这个孩子情绪问题比较突出。
有一个心理规律:不要让负面情绪积累起来,如果积累太多,出现什么心理、行为问题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目光局限在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上。而是回归根本,改变教育方法,把重点放在使孩子有快乐的心情上。这样,那些难缠的心理问题的化解就容易多了。
这个孩子现在小情绪经常有,大部分与妈妈的安排、做法有关。
妈妈:我现在是每天发现他的优点及时给于表扬,不足之处就是也太爱唠叨他的缺点,他很磨蹭 我就唠叨 ......——总唠叨,谁都会烦啊,何况以前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呢!
晚上没有时间玩儿。写作业快一个半小时,慢两个半,晚上看课外书还有半小时 还有描字帖.......——二年级时间就安排这么满,没时间玩儿,不烦躁才怪! 我们院有个3年级小姑娘学习很好,父母对她也很宽容,孩子老觉得自己不如小朋友的日子好。——这是孩子的真实的想法,怎么能痛快呢?
别的小朋友都可以不午睡去玩儿,只有他“被午睡”.....——不满是自然的。
维尼:所以让孩子高兴,现在是最重要的。如果总有一些小的不高兴,情绪积累多了,是难以控制好情绪的。其实成人也是如此:在单位里如果什么都不顺心,他就可能会让人觉得莫名其秒地发火。总得来说,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情况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午睡的问题,如果他不反对午睡,就午睡;想玩儿,就让他玩儿。晚上没时间玩儿,可以减少你自己布置的学习任务......
妈妈:是的,我应该让孩子快乐起来。
维尼:分析了这么多事情,也许你会认同:孩子本身没什么大错儿,主要是你引导得不科学。你看,孩子这么多小烦恼,与你这个最爱他的,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妈妈息息相关啊!所以,简单来说,解决孩子的问题,出路在于改变自己!
妈妈:老公也说过孩子的好与坏,都是你这个妈妈的功劳。我当时气得不行,还不喜欢他那样说,看来是我做的太不好了
!
我会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非常感谢你,让我不再为孩子的问题而很恐慌,因为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也很欣慰,能在关键的时刻能有所帮助,是我做心理咨询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