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外治法,你知道几种呢?
1、香豉3克,葱白头3根
用法:将香豉研末,葱白头捣烂如泥,2味混合,加入滚开水少许调和。
此方实源于《肘后方》葱豉汤,系内服之方,后世改为贴敷剂,同样能疏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手心劳宫穴临床常作为治疗上焦疾病的辅助穴位。

2、薄荷32克,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克,炒僵蚕6克
用法:将药用麻油熬,黄丹加六一散收,贴敷胸口。
按语:本方有疏散风热、清泻内火之功,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感冒,且可通治小儿五脏蓄热。(《中药贴敷疗法》)

3、生栀子
用法:用本品10克,研粉,过60目筛,以鸡蛋清与栀子粉调成稠糊状,做成药饼(如3个重叠硬币大小),摊于布上,敷于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日1次敷8小时左右,连用3天。感冒夹惊加敷内关穴。
按语:生栀子苦寒泄热,用于感冒发热较甚者最为适宜。[《四川中医》

1、点按法
取穴:风寒型取列缺、风门、风池、太阳、合谷、百会;风热型取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外关、太阳、百会。
方法:患者取坐位,风寒型先点按列缺、风门;风热型先点按大椎、曲池,然后医者左手拇指点按百会、右手示指点按双风池,用重手法;余穴辨证取穴。均点按36下,以得气为度。每日1~2次,3次为1个疗程。
按语:风门、风池均为祛风要穴,取之可疏调太阳经气,以祛风散寒解表;列缺为手太阴之络穴;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取2穴以宣肺利窍解表。

2、推拿法
方法:推攒竹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30次,以拿风池为主,掐揉二扇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