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叛逆心理解析

2025-09-11 02:12:47

                                     中学生叛逆心理解析

                                                          徐州励志少年军校   罗老师

      【摘要】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初中学生身上普遍的社会现象。

    对于“叛逆”这一现象,励志少年军校心理辅导老师总结主要表现:

    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溺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表现为不服从,甚至公开顶撞。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

        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心理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  理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时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三、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初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柬。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初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四、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老师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走学生叛逆心理。

    五、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心理叛逆一个因素。例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初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面对这种现状,那励志少年军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王老师也想出了矫正的对策:

  一、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

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对这些同学须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通过交谈,统一认识,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其次是积极推进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再次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会尊重和信任学生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教师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2)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住。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要大胆 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 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 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 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 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   

    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 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综上所述,面对叛逆的学生,我们要用正确、冷静、宽容 的心理去教育学生,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给学 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回家”。不要让彼此的心走得太远。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