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中胃部经络与杜兴华磁疗棒之间的关系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向下沿鼻翼外侧进入上齿中,复出环绕口唇,向下左右两脉交会于颏唇沟处,再向后沿口腮后方,出于下颌大迎,沿下颌角上行耳前,经下关,沿发际,到达前额。那么用磁疗棒推拿的时候需要对准哪些穴位呢?

5、条口——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舒筋活络,理气和中。条口穴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效果,除主本经治脘腹疼痛等疾病外,主要用于调理和缓解下肢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疾病,对缓解下肢麻痹、腿部肿痛、肩臂酸痛等效果甚佳。即刻取穴法:侧坐屈膝,足三里直下,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同高处取穴。
6、下巨虚——准确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调理肠胃,通经活络。可调理肠胃功能,常用于改善小肠疾病,是缓解下腹疼痛的重要穴位,对腹泻、急性肠炎、下肢肿痛、脚麻、四肢无力、腰脊酸痛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即刻取穴法:坐位屈膝,先确定条口,从条口向下量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7、丰蓬抛菸踏隆——准确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前缘约2横指(中指)处。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丰隆穴有化痰和胃的功效,经常按揉本穴,可以有效改善痰多、咽痛、气喘、咳嗽、胸闷、头晕、头痛、心烦、下肢疼痛、便秘等症状,亦可缓解胃部不适。即刻取穴法: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取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略有沉重感。
8、解溪——准确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功效: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通利关节,提神醒脑。解溪穴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炎、下肢麻痹、眩晕、腹胀、便秘。用磁疗棒按压此穴还能纤细足踝,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即刻取穴法:正坐,足背屈,与外踝尖齐平,在趾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之有酸胀感。
9、冲阳——准确定位: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之间,可触及足背动脉。功效:和胃化痰,通络宁神。冲阳穴主要用于调理和改善食欲不振、腹泻、脚麻、坐骨神经痛、畏寒、半身不遂等。常常指压冲阳穴,还有助于改善情绪。即刻取穴法:在足背最高处,第2/3跖骨与中间楔状骨之间,可触及足背动脉。
10、陷谷——准确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功效:和胃行水,理气止痛。凡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腹泻、肠鸣、水肿、面目浮肿,都可通过按揉或针灸陷谷穴来改善,用磁疗棒按压陷谷穴可有效改善面浮身肿、足背肿痛及缓解足扭伤、急性腰扭伤带来的疼痛。即刻取穴法:正坐,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11、内庭——准确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功效: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本穴对脚痛、膝盖酸痛、脚麻特别有效,也可改善脾胃虚弱、腹胀、消化不良、牙痛、手脚冰冷等症状。即刻取穴法:正坐,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按压有酸胀感。
12、厉兑——准确定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指寸)功效:清热和胃,通经活络。按压厉兑穴可以强健胃部功能,主要用于改善胃肠不适症状,对面部浮肿、畏寒、牙痛、食欲不振、腹部积水、糖尿病、面部神经麻痹、晕车、晕船等有缓解效果。即刻取穴法:正坐,在足第2趾,由足背第2趾趾甲外侧缘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按压有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