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凤凰镇万亩桃花节攻略
阳春三月,桃花开。闻着桃花香,品着桃花茶,吃着桃花糕,望着桃花景。桃花深入骨,归离着花香。来到凤凰万亩桃园上,此情此景怎能用一个“美”字来形容。又怎能用一个“震撼”词汇来形容。犹如怎个花红依着着大地。咋眼望去犹如分红的大江,徐徐的风动带动整片桃林在舞动。太美 太美。看完桃花红,品完桃花茶,吃完桃花糕。便来到了凤凰镇上,古镇小桥流水,石墙瓦房其意境感觉自己穿越到了那个红色时代。要不是进入镇门拐弯儿看到了某某牌子的空调排风机,我绝对以为自己还在红色时代穿梭。在这个小镇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小城故事多”这句话用在这里一点儿都不为过。悬崖绝壁的山石伴着松柏,又如一个盆景那样的精致,又好像一幅立体画挂在天地之间,无怪元代诗人杨维桢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河阳山色画图开,绝壑悬崖亦壮哉。”
这是一篇转过来的的传说,这个传说讲述的是拖炉饼与定胜糕的由来:“清朝同治三年春天,两江总督李鸿章派“戈登洋枪队”来打杨舍堡城的太平军。
驻在杨舍的太平军护王陈坤书得讯后,就组织杨舍、华士、塘桥、塘市等地方师帅的民兵,在长泾河上布下“包围圈”,准备将洋枪队和洋船一举消灭。
老百姓听到太平军要打洋鬼子,大家非常兴奋,但战事紧迫,饥不待人,太平军要出征路上要吃饭,大家就想到要做点干粮,让他们吃饱肚皮好杀洋鬼子。
杨舍城里有个糕饼师傅叫陈阿二的,他想出做圆饼比较方便。于是,家家献面粉,人人外出摘野生荠菜作芯,做成饭碗口大小的圆饼,用家常烙饼的办法,锅里加些油,摊匀面饼,煎一回就熟了,既快又简便。那饼煎得两面焦黄,喷香扑鼻,还可以一块一块的叠起来,用油纸一包,提在手里可在路上吃。大家取名叫“提路饼”。
这时,塘桥有位糕团店,店主庞老大是太平军来后才开发的,所以特别感谢太平军。他知道消息后,想要蒸点方糕给太平军路上吃,他看见小儿子将粉面捏成两头大中间小的糕,外形酷似一只元宝。他想到山歌:“太平军一到,穷人拿到金元宝”的句子,就决定做成元宝形的糕。庞老大全家动手,左邻右舍也来帮助,一夜功夫,做了五千多块元宝形的糕,为祝太平军出兵定能取得胜利,取名“定胜糕”。
太平军不负众望,居然在杨舍南郊一举消灭了洋鬼子八百多名和上千名绿营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动摇了清朝“江南大营”。
后来,太平天国失败了,“杨舍提路饼”与“塘桥定胜糕”仍然流传下来。为蒙蔽清朝官吏的耳目,“提路饼”改名为“提炉饼”;“定胜糕”改名为“定升糕”,而且,在定胜糕上还要用野茄树的籽壳蘸上红颜色在糕面上打个印记,暗指“天朝大印”,以纪念太平军。
杨舍提炉饼与塘桥定升糕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