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关系+金融学申请之总结

2025-10-31 08:58:38

1、关于G&T

我其实属于在刷GT上属于起步晚,时间紧,刷题刷的不多的反面典型……

以我为教训,首先,我觉得GT成绩还是需要一个时间集中刷比较好!刚上大一其实就可以先考个托福,以备大一大二去国外交换或是参加各种交流项目。我个人觉得如果GRE和TOEFL一起准备,以GRE为主,因为在准备GRE单词、作文,刷阅读的同时,其实读写能力是在同步提高的,准备好GRE了,TOEFL的阅读和作文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自己的TOEFL作文和阅读都比较稳定,基本在考T之前并没有刷很多阅读和作文上的TPO。但是我的听力比较弱,所以我是以TOEFL的TPO来刷听力的,这样GT其实可以同时准备。口语的话,我觉得每天读英语文章会是比较有效的练习途径,可以读听力TPO里的lecture原文,也可以读GRE写作范文等等,但是一定要读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语感,读熟了潜意识里也会积累很多自然的表达。

此外,我觉得在提高英语能力上,对于基础还不错的同学,上个英汉口译课(推荐这门英语专题课),虽然肯定会虐,但是也激励你不停练习听力和速记,对考TOEFL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这点也是我室友的经验。对于听力基础较弱的同学,比如像我听力就是一直拖后腿的部分,我觉得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听力其实是短时间内最容易提高的部分,可以每次练完TPO后,用听力材料练习听写,听一句写一句,然后对照原文更正,对于没听清的部分反复多听;之后,用TPO练跟读,起初可以听一句然后暂停,模仿原音的语音语调说一句,到全文语音语调已经熟悉了之后,可以全文播放,延后3秒跟读,注意此时一定要根据你听到的东西跟读,不要一边看原文一边跟读,同时可以用Goldwave录下,回放,改正语音语调;

如果练了一段时间,已经熟悉这种方式了,可以用加速TPO来练习跟读,这个方法也是我从很多老师和同学那里学来的,实践证明确实很有助于听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练习分脑和口语。而关于写作,我觉得GRE写作可以看看新东方啊之类机构的讲义,那个我感觉比较有用,会给你许多写作的思路和逻辑方式。此外,我觉得如果想达到3分以上,作文一定不要只说理没有例子,有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写例子,往往这种例子比爱迪生居里夫人这种都要更好,且能得高分,考前一定要刷题库,写小提纲(带例子),GRE作文很多都是从题库里出,会有重复的topic。

 对于申请前30的学校,GT只是一个门槛,比如TOEFL一般要100以上,GRE320以上。文科类会要求更高,TOEFL至少要107甚至110以上,但如果真的时间不够了刷不了更高了,也不要有太大负担,达到线之后完全够用,其实学校不会特别因为GT成绩卡掉你的,申请还是要综合考虑。

2、关于科研

我的申请中其实没有什么获过奖的paper,本来之前一直想参加学校的挑战杯,但是我给错过了,大一大二也没有特别重视。但是到大三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参与一些案例赛,或是在经双的课上或是学院选修课上,积极参与一些数据分析作业或是社会调查,做一些研究课题,比如我就把在财务报表分析课上做的一个关于乐视网的研究报告拿出来作为我申请MSF项目的主要学术例子,我觉得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在各种课上做的大作业或是写的paper,他们都是能体现你analytical abilities和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的东西,也是PS的一个大头。早作打算,通过参与科研或是课堂上研究课题,也可以方便跟教授建立好关系。从我个人的经验看,对于转专业申请商科或是经济的同学,可以参加贝恩呀毕马威呀等等咨询赛,或是安永会计大赛等等各种分析型比赛,即使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这些经历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你在和大牛组队的过程中get很多新技能,也有利于你把学到的财务分析知识等用于实践,增加写PS时的素材;有时还能帮你套到实习哈哈。

3、关于实习

我自己做的实习其实不多,写在简历上的就是2个,一个是证券投行部,一个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实习。但是这两段经历里都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在证券的实习最大的成就就是做了一个白酒行业的分析报告,其他更多是在做PPT,还有琐碎的零活;在四大的是一个暑期实习,因为当时缺人手,我就被安排直接做了Payroll、Cash、所有往来账户等等的审计底稿,从上数据到分析数据变动,做账龄测试,也跟客户的财务经理交流了很多,从这两份实习里都有学习到一些实际的东西,不是所谓dirty work。我个人的感觉是,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同学来说,尤其是文科经济或商科的小白(比如我),除了通过修双学位或者跨院系选课,多修偏金融或经济方向的课,尤其是财务会计及报表分析(比较方便找实习),越早找实习越好。一开始实习可以从咨询的PTA、marketing或是会计类实习开始,然后慢慢向金融方向的实习靠,比如我认识的非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也有从市场营销类实习做起,做过PTA,初创的基金类实习,然后转向大的证券公司。对于金融小白来说,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很重要,在学校的时候,选修或自学一些像学SPSS、SAS之类的课,重视每一次课堂pre时做PPT的机会,提高自己快速美观地完成PPT的能力和excel的能力。当然,通过找咨询类或是审计类的实习,也是锻炼自己以上能力的方式,不要轻视dirty work,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上来的,熟能生巧,你如果把任何细碎的实习工作做的出彩,做的高效很重要,这样也有机会为自己争取到参与各种报告、尽职调查的机会,不要等着boss分给你事情做,而是主动去承担工作,小白不怕问,就怕不懂还不问。另外,一般实习的公司都会有很多培训PPT给实习生,可以跟小boss们打好关系,多多要到一些学习性的资料做功课。

关于从哪里找实习的问题,其实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还有通过参与社团认识在实习或在工作的学长学姐,求内推最有效。我觉得在申请时,实习经历至少2-3份拿得出手的比较ok,实习的公司里有Big Name的固然好,但是start-up类的公司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有所得,换一种方式说,初创类的基金等等他们往往会让实习生承担很多不同类型的业务工作,对你的成长也是最大的。永远不要嫌弃自己的实习不够有learning point,而是要自己发掘学习机会。

4、关于选校

我个人其实一开始并不明确,就是想申请Econ或是Finance类的项目,并没有提前做很多功课。所以基本是龚老师给我的选校list,我自己再在此基础上增减了一些项目。我的个人经验是,在选校上,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明确好自己究竟想要往学术发展还是就业导向比较重要。如果是就业导向性的同学,申请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地理位置这一因素,还有可以参考项目的employment report,尤其中国学生的就业情况。选校时可以放得宽一点,不要在选校时纠结,不过也不宜申的太多,最后来offer之后更纠结~我觉得申请学校申请两个专业的话,最多也不要超过12个。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要结合起来看,但是前者我觉得更重要。选校上面,一定要选自己想去的学校或是项目,不要为了保底选一个自己即使被录了也不会去的项目,我感觉我自己在选校上的布局就有点问题,申的太多了,没有事先考察好。

5、关于CV&PS

在CV和PS上,我觉得我GGU的mentor对我的帮助很大。无论是CV内容筛选还是格式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是PS的内容、字数把控上都对我细心指导,非常上心~每个我交过去的PS都亲自帮我修订,因为我申请的项目比较多,申请周期很长,我的mentor真的非常辛苦,在这上面我很感谢我靠谱高效的mentor Oliver,对我不离不弃~

我个人觉得,学弟学妹们可以有意识地在大一大二时做一个自己的中英文CV,各种社团或是团校都有关于CV的培训,有一个自己的CV模板更加方便申请实习、海外志愿、海外交流项目,在申请准备时也会为自己减小工作量。我的CV其实整体格式上的调整不大,就是在语言和内容上修改的比较多,精雕细琢了一下。 而关于PS,PS的大头就是科研和实习,我写PS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但是在GGUmentor的指导下,他帮我梳理了一下PS写作的思路,基本的架构,并帮我筛了一下针对Econ和Finance写的不同essay的侧重点,让我写了一个PS基本稿,用这个基本稿为基础,对不同项目的essay要求做相应地修改和调整。我每个项目的PS,包括初步起草,给mentor看后修改,控制字数,给native润色,请同学、外教或是前辈学长提意见,我自己再修改,mentor review,final check定稿,基本都要经过4-5稿。最开始的几个PS修改的次数可能更多,但是无论是Econ还是MSF,一旦完成了前几个项目的PS,后面再写的PS其实改动并不是很多,因为科研和实习部分其实核心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如果结合项目要求,在选校原因这块有一些针对性,这要自己去考察项目。此外,我觉得写PS,除了GGU mentor把关,自己也要多找所申请的项目的在读学长或是同申请方向的前辈给PS提修改意见,而在语言上,我觉得找院里的外国教授帮忙给自己修改一下语言,也非常有用,像我们院因为有一个专业课会教CV/PS的写作,所以有外教老师可以约。总的来说,我觉得PS忌讳冗长,重视逻辑和语言的精简性,申请季大家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呀,因为改PS还是关键自己多上心,有时说不定别人的一个建议就会让你灵光乍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