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中药膳七宜五忌
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可见在老年人的保健中,饮食调理比吃药更重要。不仅有药物的防病治病作用,还兼具中国美食色、香、味、形的特点,这便是药膳要达到的目的。虽说药膳会使药性变得温和,更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但要更好地享用药膳,还需要充分了解它才行。

2、要时时保护胃气。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老年人之所以饮食量减少,正是因为脾胃功能逐渐减弱所致。在老年人运用药膳食疗的过程中,要做到时时养护胃气,在膳食中可酌加具有消导、温中、理气、芳香化浊作用的药物。

4、以形补形。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如以猪心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以羊肝来补肝明目;以鹿筋来强筋壮骨等。

6、调配饮食花样多。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更应注意饮食调节。主张顺应四季的筐毙险裆变化,忌食黏硬生冷,宜少量多次,全面膳食,鸡舍诽浓令谷气长存;切忌偏食及暴饮暴食等。其次,合理的膳食剂型及良好的色、香、味、形,不仅能悦目而增进食欲,同样也起到调护脾胃的作用。药膳的形式,应切合病情,做到干稀调济,软硬适当,并及时调整膳食种类,避免简单化。

药膳的四大误区
1、药膳可医百病。大家不可过分夸大药膳的功能,认为药膳能够医治百病。药膳的主要作用还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表现在对机体的调理,对疾病的预防,对慢性病以及病后的调养和康复等方面。在机体患病时,虽然可单独使用药膳疗病,但大多时候药膳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要配合其他疗法。若只进药膳,忽略或代替其他疗法,难免贻误病情。

3、可长服久用。虽然药膳对机体具有调整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作用,多用的是一些性味平和,对人体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和食物。但有些用于治疗外感的发散风寒药膳,治疗气血瘀滞的行气活血药膳,治疗水肿的利水祛湿药膳等,均不宜长久服用,以免给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