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分离焦虑”
导读:孩子老喜欢黏着你,作为家长的你,千万不要不耐烦,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喜欢黏着爸妈,很可能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期”。那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分离焦虑期呢?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呢?有什么方法改善这种情况呢?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一直黏着自己,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分离焦虑”的时期到了。

导致“分离焦虑”的原因
1、 一岁的孩子身体发展动作与能力越来越进步,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会四处探索,但是孩子的心智发展却还不成熟,随着依附关系的建立,孩子会很黏主要照护者,当大人一离去,孩子不知道大人还会不会再回来,很容易产生“我是不是被抛弃了”的疑问,因此会感到惊慌失措。

这种状况通常会持续多久
1、 通常等到孩子满3岁以后,随着心智年龄越来越成熟、社会化的历程与逐渐习惯与主要照护者分离,孩子就慢慢不再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了,所以“分离焦虑”只是一个过渡期的行为表现,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1、 尽管孩子紧黏着大人不放,会让大人受不了,不过张玺医师表示,“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成长阶段,是因为孩子相当信赖大人的缘故,表示亲子互信与依附关系建立得很好,两人之间密不可分。这只是成长的过渡阶段,大人不用想“该如何使孩子不要太黏人”,除非孩子太黏的问题持续到5、6岁以上,甚至已成为一种生活障碍时,才需要求助于医师或治疗师。

2、 并非所有孩子都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
3、 若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比较不黏人
如何改善“分离焦虑”的情形
1、 当家长要离开时(例如将孩子送到保姆家),要告诉孩子,自己几点会去接他,并要说到做到;如果不确定时间,可以说“妈咪晚一点就会来接你,你要乖乖听话喔!”别什么都不说就离孩子而去,孩子会很惶恐。

3、 家长可以在孩子身后陪伴他,看他玩耍。当孩子回头确定家长还在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弟弟你看,前面那是什么呀?是不是一只兔兔呀?”

5、 有些孩子连家长上厕所都会哭,想要一起进厕所,这时候家长不妨隔着门和孩子讲讲话,使孩子听得到家长的声音,稍微安抚他。

7、 应寻求其它照护者的支持。例如妈咪要出门,孩子哭闹不肯让她走时,爸爸应过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方“我变魔术给你看,好不好?”孩子大多充满好奇心、专注力不佳、记忆力也很短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是一件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