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往往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古有“乾坤大暑似蒸坊,垅热风炎鸟兽藏”的诗句,就十分形象的描述了伏天气温高,阳气盛的气候特征,面对这骄阳似火,动辄汗流浃背的天气,你做好准备了吗~

2、大暑的气候特征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士候眨塄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此时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高温酷热,对比小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顾名思义,趑虎钾缫更是炎热。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又以南京、武汉、重庆这三大火炉之城最为出名。 不过高温天气如果少雨,则可能催生伏旱天气。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风俗
1、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3、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5、赶花街 彝族传统节日"赶花街"一年两次,流行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一带。第一次在农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节日期间,当地彝族汇集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资,并进行歌舞活动,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相互结识,常通宵达旦。 相传赶花街可使庄稼茂盛,颗粒饱满。

2、喝暑羊 在大暑这一天,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去"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人伏之时,正值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人们开始想吃点什么好?新麦馍馍不可少,狠狠心,再杀只羊,把出嫁了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各家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方民俗。每逢大暑日,山东枣庄的羊肉馆,便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

4、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嘞噢泌鸷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爪杠磊法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一个习俗,人们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温州伏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绵延至今。作为优良的传统习俗,历史之久、受益之广、文化内涵之深,都是我国少有的。它是人民的创造,又是中医文化内涵的发扬。

2、起居调养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感冒。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4、饮食调养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