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沟通技巧和方法
1、什么是共情
1.共情是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又译为:“通情”,“通情达理”,“同感”,“共感”,“同理心”,“神入”等等。
2.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3.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共情与移情和反移情的区别
移情是指:患者或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师产生情感。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失去客观性,对于来访者产生情感,这种情感也是有多面性地,比如憎恨、厌恶、爱恋等等。
共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并且理解来访者的遭遇或者生活处境,并且可管理性的给予指导
1、学会换位思考
能从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
例如:
男生因高考落榜、与父母意见不合等问题,看起来非常悲伤,你会怎么安慰呢?
你可以这样说:
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到高考会失败,因此你特别感到难过与失望,也很气愤。与父母商量后,似乎非读书不可,但自己实在有些不甘心,因而内心很矛盾。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理解对方的烦恼,从而达到共情。
2、学会倾听
倾听指能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
倾听不仅指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调(音量的大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仅如此,还需要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倾听的时候还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
3、表达尊重
1.尊重对方的个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借自己感情用事。
2.接纳对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不是评论替对方做决定。
3.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
4.以尊重并且恭敬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与对方不同的观点。
5.不做任何的价值判断,尊重的选择。
例如:刚刚当对方表达出不满的情绪时。
你可以说:我怕误会了你的意思,请问你是想说樊登读书的课程不值得购买吗?我能体会你的感受,因为在一个月前,我也觉得听他课程没有什么用处(感同身受),
可是后来不经意间,我听了一下他的课,感觉讲的让我深受感触。
所以,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多讲讲吗?
如果你们确实很反感,我为我刚才的冒昧而表示抱歉。
你愿意听我说吗?(询问对方感受)。
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对方的情绪会下来从而能与你在“事实”这个层面进行讨论。尊重对方观点的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4、共情表达误区
有时候我们在表达上会有些误区:
把共情只当作技术,不能做到入心。
带着理论框架去共情。
带着个人治疗经验去共情。
带着个人生活经验去共情。
将共情等同于同情。
这些都是不对的。
有时候认为共情就是给对方一些安慰,带有说教的意味。
例如:
来访者:这次考研我没有考好,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
咨询师:你不要这么悲观,你今后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呢!
还有的认为共情就从积极角度去拔高对方的行为。
来访者:这次考研我没有考好,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
咨询师:我其实非常佩服你去参加考试的勇气,能去参加考研,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
5、如何提高共情能力
1.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
2.保持开放的心态,弹性的思维。
3.完善自己的人格。
4.提高文学素养,加强语言训练。
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言语。
1.表达对人情感的了解:
“你现在的感触是……”
“你感觉……”
“你感到……”
“你觉得........”
2.表达对对方目的的了解
“你想说的是……”
“你现在最期望的是……”
“你的意思是……”
“你想表达的是.....”
3.表达对对方情感与目的的尊重
“我了解你的感触,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能了解这种心境,我知道这种事处理起来很难。”
“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如果换做是我的话,也是很难的”
4.以详细的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关怀
“需求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你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你看我能帮到你什么吗?”
5.表达不同观念的办法
“你的话有道理,可是我还有一点不同定见……”
“你的观念挺新颖,可是,我有一点不同看法……”
“我理解你说的意思,可是,我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