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心灵的“隐形杀手”

2025-05-08 07:55:52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那么,中学生产生抑郁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是并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抑郁的性格与家庭坏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家庭坏境不健全、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等因素,对个体的性格形成都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原因之二,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难以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和社会。他们脑海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一旦幻想和现实发生矛盾,便会产生挫折感。由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容易变得忧虑和苦闷。原因之三,是缺乏正确的归因。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是中学生平衡自己心理的重要方法。按照归因理论,人们一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即稳定性和内外因。但许多种学生往往将自己的挫折归为稳定的内因,总是抱怨自己“不行”、“没能力”、“不如别人”,从而丧失信心和勇气。原因之四,是人际交往的贫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许多中学生身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时间几乎全用到繁重的学业上,无暇顾及同学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学习竞争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始终处在紧张的状态。生活的单调乏味极容易诱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的情绪,进一步导致抑郁情绪。原因之五,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尽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排名榜公布于众,学生认为地被分数分为“三、六、九等”,极大地挫伤了他们自尊心。除此之外,中学生的抑郁心理,还受内向型性格、社会的压力、成长的经历、教师某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某些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如果“遭遇”抑郁情绪,应如何从中解脱呢?

建议一:寻找原因,调整抑郁情绪

如果性格孤僻内向,不妨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试着让自己变得开朗起来;如果生活中发生了不幸,不要过于悲观,更不要总是给自己消极暗示,如“我真没用”、“我没救了”等等,应该乐观一些,发现自己的优点,运用辩证的思维去朝积极的方面想;当预定目标没能实现时,应该分析一下是否目标过高,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然后及时调整目标,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只要找出了导致抑情绪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

建议二:积极转移注意力

当情绪消沉、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要尽量找朋友交谈,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投入进入的事情。尽量使自己“动起来”,不良情绪一定会好转,众所周知,隔绝疏远是产生心理毛病的根源。一个经常保持友好往来的人较容易保持心理健康,因为这种友好往来能不断调节心理。爱好体育的人很少会有抑郁的,因为体育锻炼能使人意志坚强、内心充实、外向开朗、身体健康。

建议三:注意把握自我谈话

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乐观、灵活地看待困难。例如,对自己说:“这件事我不能承担了。”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是你能力不够、负担过重,还是想逃避责任?需要分析一下这句话中每个字的意思。首先是不是只有“我”承担不了,还是大多数人都承担不了?“不能”,是真的不能?还是不愿?“不能”换成“可以试试”如何?“承担”包含什么意思,是要求承担的十全十美吗?最后,“这件事”究竟指什么?如果能把“这件事”说清楚,说不定能对问题本身产生新的理解。总之,被忧伤的情绪困扰住时,不妨开动脑筋,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豁然开朗。

建议四:向他人诉说烦恼

公开表达自己的感情,尤其是愤怒等消极感情。压抑愤怒,常常会把敌意和攻击转向自己,进一不导致郁闷和自我伤害。公开表达和讨论自己的消极感情,包括气恼、嫉妒、失望等,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产生乐观情绪。

建议五:培养自信心,提高抗抑郁的能力

抑郁的根本人格缺陷是自卑,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相信只要我们去做了就会有成功的机会。失败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能力不行,相信自己才会赢。不用过于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和喜欢的东西,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只会让自己被埋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喜欢淋雨的感觉,那么就在某个下雨天到外边畅快的淋吧,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大可不必理会。

建议六: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一个人如果热爱学习,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同时,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也会常使自己没有时间“多愁”。此外,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音乐、舞蹈、集邮等兴趣都能讲你带进一个如痴如醉的世界,让你忘记烦恼。

最后,如果确实难以摆脱抑郁心理,最好还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这样有助于早日从抑郁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愉快的生活中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