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2025-05-20 18:35:12

1、芸豆细菌性疫病危害特征:病苗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或在着生小叶的节上及第二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即折断干枯。成株叶片染病时,始于叶尖或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形褐斑,病组织变薄近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重的病斑连合,终致全叶变黑枯凋或扭曲畸形。茎蔓染病:生红褐色溃疡状条斑,稍凹陷,绕茎1周后,致上部茎叶枯萎。豆荚染病时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后扩大为稍凹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褐斑,严重的豆荚皱缩。种子染病时种皮皱缩或产生黑色凹陷斑。湿度大时,茎叶或种脐病部常有粘液状菌脓溢出,别于炭疽病。防治方法:①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地采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摘除病叶、病荚,清除病株残体,彻底销毁;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减少田间结露的条件。②种子处理:对带菌种子用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种子重0.3%的50%福美双拌种,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③发现零星病斑时及时喷药,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喷三次。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3、锈病危害特征: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及荚均可受害。叶片和茎蔓染病:初现边缘不明显的褪绿小黄斑,直径0.5~2.5mm,后中央稍突起,渐扩大现出深黄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在夏孢子堆或四周生紫黑色疤斑,即冬孢子堆。有时叶面或背面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疤斑,即病菌锈子腔。寄主衰老后,叶片枯死。荚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疤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孢子粉,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发病重的无法食用。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如福三长丰、双青玉豆、12号菜豆、一挂鞭豆角、新秀1号、九粒白、春丰4号、细花等。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②发病初期用:12.5%腈菌唑水剂600-800倍液喷雾,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或50%的硫磺悬剂300倍液喷雾。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5、菜豆炭疽病危害特征:菜豆炭栗薇厢械疽病是菜豆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广,为害重。幼苗发病: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凹陷成溃疡状。幼茎上生锈色小斑点,后扩大成短条锈斑,常使幼苗折倒枯死。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发生,呈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扩大至全叶后,叶片萎蔫。茎发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缘有黑色轮纹,龟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浅红色粘状物。果荚发病:生褐色小点,可扩大至直径1厘米的大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易腐烂。防治方法:①用地膜或稻草等覆盖栽培,可防止或减轻土壤病菌传播;采用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消毒架材。深翻土地,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中耕,施肥后培土,注意排涝,降低土壤含水量。②在无病区繁育种子或从无病株上采收种子,并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清水洗净晾干待播。也可用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4%拌种后播种。③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喷药。常用药剂如下:苯甲•丙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福·福锌隔7~10天喷1次,连防2~3次。喷药要周到,应特别注意叶背面,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7、菜豆枯萎病危害特征:菜豆枯萎病一般花期开始发病,病害由茎基迅速向上发展,引起茎一侧或全茎变为暗褐色,凹陷,茎维管束变色。病叶叶脉变褐,叶肉发黄,继而全叶干枯或脱落。病株根变色,侧根少。植株结荚显著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全株渐枯死。急性发病时,病害由茎基向上急剧发展,引起整株青枯。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与白菜类、葱蒜类实行3~4年轮作,不与豇豆等连作;高垄栽培,注意排水;及时清理病残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②发病初期开始药剂灌根,选用的药剂有:恶霉灵+叶面肥;咪鲜胺锰盐;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每株灌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根2~3次。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9、菜豆菌核病危害特征:本病多为害近地面的茎基部和蔓部,尤其在茎基部或分枝的茬口处易感染,也可为害豆荚。初呈水渍状,后变灰白色,皮层腐烂,仅残存纤维。高湿时,病茎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及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上端枝叶枯死。防治方法:①发病严重地进行深翻,菌核深埋土中,子囊盘不能出土,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从初花期开始,坚持进行数次。覆盖地膜。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盐水浸种,洗去病残体后,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多菌灵;腐霉利,或菌核净每隔10天喷药一次,共2-3次。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11、菜豆角斑病危害特征:菜豆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豆荚,一般发生在开花期后。叶片受害:产生小且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褐色斑,初期为淡褐色或灰色,后变暗褐色,叶背簇生灰紫色霉层,即病菌子实体,病斑不凹陷。豆荚受害:病斑常在花期和结荚期出现,严重时为害荚果,荚上现出直径1厘米或稍大的大块霉斑,斑边缘紫褐色,中间黑色,后期密生灰紫色霉层,病斑不凹陷别于炭疽病,严重时可使种子霉烂。防治方法:①选无病株留种,并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后进行深耕,有条件的可行轮作。②种子处理:可用45℃温水浸种15分钟进行消毒。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碱式硫酸铜,或琥·乙膦铝。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13、菜豆轮纹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4~10毫米不等,褐色,边缘色稍深,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生针头状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①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②结合防治豇豆其它叶斑病及早喷洒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或多·硫悬浮剂,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注意喷匀喷足。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15、菜豆细菌性晕疫病危害特征:主要侵害叶片,初在叶片或新生叶上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点,后在斑周围出现直径0.5-1厘米的晕圈,斑上常有菌脓溢出。叶脉染病:致叶脉坏死,易穿孔或皱缩畸形。果荚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变褐干缩下陷,斑面渗出菌脓,病斑中央枯死点小,但周围晕圈宽。防治方法:①菜豆不同品种具明显抗性差异,应选育种植抗病品种。严格检疫,防止种子带菌传播蔓延。②发病初期,喷洒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或琥胶肥酸铜,或氢氧化铜隔7-10天1次,防冶1次或2次。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17、菜豆污煤病危害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较明显,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4~10 mm,绿褐色至黄褐色或锈褐色至血红色,周缘分明,病斑上生有明显轮纹,中央赤褐色至灰褐色,边缘色略深,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加强环境调控,注意改变棚室小气候,提高其透光性和保温性。露地栽培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②防治害虫及时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虫等害虫,这些害虫的大量繁殖会污染叶片,导致煤污病的滋生。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杀灭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③发病时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腐霉利,或多菌灵+万霉灵,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19、菜豆立枯病危害特征:发生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略向下陷,后期病茎干缩变细,皮层变色,根部坏死,整株枯死。荚腐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边缘明显,内部凹陷,严重时引起荚腐。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渍水。立枯病多发生于幼苗中后期,及时间苗,培育壮苗。②荚腐病多发生在矮生种上,及时喷洒杀菌剂:百菌清,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

豆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