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徐州励志少年军校 罗老师叛逆行为是发在中学生“心理断奶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对特定的人或事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徐州励志教育机构王老师表示:青春期是形成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时期,而父母是中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老师,如果父母没有作好榜样,青少年很有可能会以父母不好的行为为学习对象,形成叛逆行为。叛逆,从字面上看就是反叛,逆反。从心理角度看,叛逆期是中学生特殊年龄时期个性形成的必经阶段,其行为是一种反常的情感。这样很容易伤害到青少年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控能力,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先对青少年的优点或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再指出错误之处,青少年就能接受批评并尽快改正错误,这是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表现。实践证明,这些青少年是可以养成自控能力的,消除逆反心理的。所以请学会以赞赏的眼光来教育青少年,赞扬是一种艺术的批评。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心灵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1、父母教管方式的不当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有的家长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要么娇宠,要么严厉,甚至体罚,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形成偏激的心理。他们一旦到了了新的环境或进入心理发展高峰的青春朝,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特别敏感,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2、父母的关系、家庭气氛等对学生的叛逆心理也有影响。如果父母关系紧张,时常争执,家庭充满矛盾时.学生会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产生叛逆。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心理叛逆的易发群体。3、学校或老师教育的原因目前大多学校依然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试的教育制眨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深入开展。有些老师偏好成绩好、平时表现佳的学生,他们偶尔违反纪律,老师也会适当偏袒,其他的学生肯定会有不满,即使他们没有把话说出来,也会以顶撞老师、课堂开小差、阳奉阴违等方式来表示他们的内心不满,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二、预防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1、要有良好的家教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心理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预防青少年叛逆行为,首先就要从父母做起。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亲子交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形成正确的依恋关系:教育孩子时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溺爱。其次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要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2、要尊重信任学生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其次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3、要做好疏导工作任性叛逆,即使出了错,父母或老师也不加以纠正,放任自流。侍到长大后习惯已成自然,要改也就难了。作为老师或父母.我们要学会超脱自己师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来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他们叛逆的根源。4、学会沟通.以身作则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监工”作为老师,应该处处、事事以身作则。必须尊重青少年的情感和人格.徐州励志王老师指出:中学生的叛逆行为是和年龄相关的,是青少年个性形成的必经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成长,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再盲目听从父母或老师的话。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他们这种心理,要好好引导、耐心教育他们。但有的学生因为从小被娇惯溺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首先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当然,现实社会的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家长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会在家庭教育中传违给子女。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因承受家长的压力而迷乱,会因释放家长传递的压力而出现类似叛逆的心理阻抗。总之,面对叛逆的学生,教师要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理去教导。给学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