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你的孩子“滚”出你的被窝
1、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锢妮捃锬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莰淇毵荻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3、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5、妈妈要给自己留空间 妈妈心里流的泪,常常很容易流到儿子的心里去。不要以为藏起来孩子就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有个人比你还清楚,妈妈的感受,常常变成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总之,这个跟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她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7、妈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互相影响:“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不要惹我发火!”……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9、妈妈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你能做的是: a 记住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b 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情绪状态中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c 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障碍你做妈妈的能力。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