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备课时如何设计引入?以《对数》为例
1、打开教材
2、确定重难点(请看下图)
通过本人已经在百度上展示的经验(具体在这儿不重复)找到了本节的重点:对数的定义。难点:对数定义的理解和复杂对数的计算。
3、确定学习的因由
为什么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一个思考题?因为编者想通过引例说明本节课为什么要学对数。
4、课本的引例的取舍
研究课本人的引例,以现引为不适合直接呈现,因为难度太大。具体原因有:1,引例涉及到人口问题这一个应用题。2,相关数据相当复杂。3,引入的问题中没有承上启下,且信息量太大,一下子呈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能聚焦于为什么要学对数。
请看下图中,两个问题,分散了注意力。
5、引例的重构意图
1,要实现为什么要学对数这一个目的,让本节课有学习的意义。
2,要承上启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3,要突出对数是方程的解的一种表示形式,是一个数
6、重建引例
1.准备题目
(1)与上节有关的题目三个,2^x=8这样的题目三个
(2)由本节课本引例化简过来的问题一个:(1.1)^x=139/2
2.准备问题
请同学们用三分钟钟解上面的方程,求写出它的解
(三分钟后)
同学们都写出它们的解了吧?
7、引例反思
上网查一下其他教师怎么引入的,取其所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7
阅读量:65
阅读量:146
阅读量:132
阅读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