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中生气是指什么心疼是指什么
生气的是妈妈给姐姐缠足这种陋习;心疼的是姐姐缠足受很多苦。
孙中山破陋习原文如下: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扩展资料:
孙中山破陋习:剪掉长辫子的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发布了“剪辫令”的告示。
在告示中有这样的语句,“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告示一出,有不少人持着观望态度,于是各种奇葩的行为就出现了。
比如丈夫让妻子出门替自己办事、有人干脆把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遮挡等等。在满清看来,辫子是他们的标志,是他们无比看重的东西。“剪辫令”发布后,在紫禁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满清遗老群情激愤却有无可奈何。
从1912年开始,民国政府向清廷内务部多次来函,请紫禁城里的满清遗老响应号召,剪掉辫子。在这样的背景下,逊位皇帝溥仪发了一道谕旨,剪发自由。没想到,溥仪的这一举措引起了满清遗老的强烈不满,内务府甚至决定无论谁初入神武门必须查看有无辫子,无辫子者一律不准进出宫门。
紫禁城内第一个剪掉辫子的是逊帝溥仪。1922年5月的一天,溥仪让剃头太监给他剪掉辫子,随后让太监给他剃成短发。听说溥仪剪掉了辫子,太妃们纷纷前来查看,发现溥仪真的剪掉了辫子,她们都哭了起来,有的甚至哭晕过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