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去low化困局:平台基因还能逆转吗
在《羞羞的铁拳》中,蹲赓忧甘被换身体的“马小”拿着自拍杆在海滩边直播“铁锅炖自己”,女汉子对满屏弹幕咆哮“把礼物刷起来,飞机游艇刷起来!” “老铁们,双击666!”在电影故事中,这是“艾怃挽漶佼迪生”对“马小”在拳击场上的不作为的抵抗,而在马小同事那里,这种脑洞大开的“自残”行径肯定是脑子烧坏了。开心麻花把快手贡献的年度热词搬上了银幕,还不忘对“底层残酷物语”怪象进行调侃。
1.快手说:我只是镜子!
快手上那些杀马特少年、00后小妈妈、尬舞大爷、环抱大虾农民,交织成一幅幅荒诞的画面,很多人选择用卸载表达愤怒;去年被X博士刷屏文章中揭露的生吃病死猪肉、鞭炮炸裤裆、建筑工地表演高难度动作等猎奇内容在首页的“热门”中并没有消失,而是花样翻新。
快手投资人、XVC合伙人胡博予在知乎撰文说:“鬼才知道这个APP能靠直播赚这么多钱。我当时脑子里YY的商业模式是短视频广告。不过就连这个还不好意思和投委会说,当时的memo里面根本没写变现潜力,只在‘Risk and Concerns’里面提了一句‘变现能力是个风险因素’”。
尽管找到了直播的变现模式,但是快手依然被人质疑是利用了“这些人的low”赚钱,有“原罪”的。
曾光明2017年初加入快手之后,快手在市场策略上有了很大改观,比如赞助《吐槽大会》、《奔跑吧,兄弟》,在一线城市的地铁、机场、高铁、写字楼随时可见快手的户外广告。但从曾光明的表述看,用户群体的成分并未根本改观,“二线以下”和“高中以下”足以让很多优质品牌商望而却步,“短视频广告”盈利模式自然很难有所作为。
在IPO之前,快手已被草根内容和直播打赏模式“套牢”了!
4.快手产品机制反思与平台监管之责
为什么快手上打流量擦边球的争议内容屡禁不止,把快手贴上“农民应用”并打上“low”的标签,本身就是对农民极大的侮辱,事实上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有地有房、生活富足,觉悟和素质都很高。我们应该反思的是,究竟快手的技术和产品机制是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1)快手产品做到了极简,并以算法进行内容兴趣推荐,但是为什么初始注册用户在“热门”之中刷到全是相当震惊的内容,这是不是无形之中流失了很多用户?
(2)在快手没有大V导向,没有搜索功能,用户只能漫无目的的刷,系统如何根据用户点击行为就判断这是用户的“兴趣”呢?假如无意之中点击了残障人士的表演,机器一个劲推荐残障人士内容,会不会产生“审丑疲劳”,为什么不把屏蔽标志设计的更醒目?
(3)快手的初心是“每一个人值得被记录”,但是要想在快手上生财,就必须得大量吸粉,在内容红海之中只能“博出位”,快手为什么没有扶持优质的、流量低的内容的引导机制?
抛开技术局限不论,平台是否对内容监管职责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对低俗、无底线的炒作内容除了执行严格审核规定,对低俗内容进行警告、关闭部分权限、最严重的封号等都是运营手段。
在快手的“免责声明”和“用户须知”之中明确了快手对用户上传内容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独家的、完全的许可和再许可权利”,但用户违禁内容产生的法律风险则由用户承担,这本身在逻辑上就自相矛盾,成为“黑锅你背,赚钱我来”的游戏。
可以预见,随着快手流量的上升,审核队伍还会增加,甚至还需要不断完善AI审核技术才能真正减少人工审核的遗漏。
结语:
在快手上有很大温暖人心的短视频,比如笔者在腾讯视频上看到一个叫做“广州雨神”的歌手拍摄的MV《广东十年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在短视频草莽创业的阶段,难免会有各种乱象,进入繁荣期成为国民级应用之后,外界对平台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以及商业模式单一化质疑本身也有助于快手良性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快手最终能否“君子豹变”还得取决于快手的反省及产品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