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内游览胜地”
1、孟达天池孟达天池已成为青海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东北20公里的黄河上游南岸,据说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也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个以野生植物为主的孟达自然保护区——孟达林区,同样也可以说是青海省内避暑、疗养和旅游的最佳胜地。远远望去,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你还可以观赏到湖中水鸟飞翔,鱼儿舒然游动的景象。
2、坎布拉国家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是一处值得去旅游的地方。
3、塔尔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也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尤其是酥油花、壁画和堆绣是最值得一观的“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可以说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4、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为西宁古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青海省诏潞逾乐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惟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整体结构共分三层。一、二层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六大展厅;负一层建有班智达藏艺展销精品城。各大展厅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和手法,突出特点,各具风格,展示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此乃可以说是了解青藏高原文明历程的圣地。
6、青海湖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东北部的淡水湖,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而且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也会随之迥然不同。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所以说无论是春夏季节还是秋冬季节,青海湖的美景无不吸引着成千上万游人度假云集的游览胜地。
7、日月山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掖顿洮芩海湖东侧,为祁连山支脉,西北一东南走向,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877米。日瘅莹遒淄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日月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古时被称为“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之意。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8、金银滩草原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 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30多万只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区。以富饶美丽扬名的祁连县,奇山、青松、祥云三景称绝,煤炭、石棉、黄金诸宝富地,林茂粮丰,鹿畜遍野,自古就有宝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