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写景物
1、第一种技巧,四觉加修辞,四觉即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当我们在进行环境描写的时候,要从听觉,触觉,视觉,嗅觉4个方面或者其中某个,某几个方面入手。再结合比喻、拟人、夸张、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从而制造情境的真实感。比如张爱玲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就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姑母家里的花园,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4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字栏杆,栏杆外就是一片荒山,花园,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这就是视觉加比喻的手法,先写主人公葛薇龙看到的,再加上一个比喻,写出花园的整体形象。张爱玲的自然环境描写堪称经典。她的文笔缓慢又华丽,这么深的道行我们学不来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方法,就是是某种感觉加某种修辞手法。比如我们来写校园的桂花,就可以先写桂花整体看起来,闻起来是怎样的,再选一个修辞来表达。像这样,校园一角的桂花开了,一片金黄,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香气,一朵朵小花在阳光下摇曳着,像极了一颗颗闪耀的小宝石。这就是视觉加嗅觉加比喻的手法。你也可以这样写,校园一角的桂花开了,稀稀落落的,香味也淡淡的,活像一个被冷落的姑娘,可怜巴巴的缩在那里。这是视觉加嗅觉加拟人。这第一种技巧很常用,凡是涉及到自然环境描写,你就要马上去想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至于修辞的使用,比喻也好,拟人也好,发挥一下想象力吧。

3、环境描写的第三种技巧是宏观加微观。这个方法针对的是单纯的写景,也就是将你自己置身于所要描述的画面中,先找出比我们大的景物,比如树木,河流,草原,山峰等等,再找出比我们小的景物,比如小花,小草,蚂蚁,蜻蜓等等。再将这些事物组合在一起就是宏观加微观了,这种方法经常用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中先放一段亚马逊雨林的航拍镜头。再进入雨林近景拍摄树上的鸟类,地面的昆虫。宏观加微观的的方法会给人一种走进画面的体验,真实感会大大提升,同时,在描写景物时,你也可以用上前面两种方法,四觉加修辞,景物加情感。我们以西溪湿地为例,看看怎么来使用宏观加微观的方法。我坐在船上,看着河岸一侧郁郁葱葱的老树,天边的红霞将整个大地染成了昏黄色。这一段写的是宏观景物,还用了视觉和拟人的修辞还有修辞。船划过芦苇群,一根芦苇探头探脑的伸到我手边,上面还立着一只小蜻蜓。西溪湿地的傍晚真是让人心醉啊,这一段写的是微观景物。用了视觉加拟人和景物加情感的方法,其他的风景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描写。最重要的是找好要写的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