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对策题答题技巧
申论考试的核心是考察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对策体现的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申论考试的五种题型中就有四种题型涉及到对策的提出(分别是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大作文写作题)。所以学会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申论作答的关键所在,需要广大考生朋友重点关注。
提出的对策要符合要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一是对策的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具体说来就是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并是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来提出。形象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谓的“锁”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所提出的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不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2、二是对策的可行性 所谓对策的可行性,总的来说,就是提出的对策必须要合情、合理、合法,必须符左佯抵盗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尸园拽诟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具体而言,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1、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申论考试针对材料提问题时往往给考生“虚拟身份”,这个“虚拟身份”所持的立场是模拟行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是2013年413联考中很多省份都考到的一道真题,这里提供的“虚拟身份”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考生必须站在这一身份的立场来提出符合身份要求的对策,而这一过程体现就是考生模拟行政。2、是要符合政府职能,具体可操作。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任何社会问题的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提出对策能够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对策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三,对策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怎样执行。
3、 以上只是对提出对策题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探讨,并没有涉及具体该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这才是难点所在。一般而言,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提出对策题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如何提出对策,二是如何执行对策。
申论对策题答题技巧
1、(一)如何提出对策1、因果溯源法。 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破解问题,如法律不完善是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就应该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规的对策,这样提出的对策就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2、问题推测法。 由材料中所反映的具体问题反向推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先找出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各个击破,这是实际考试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3、归纳总结法。 直接回归材料,对涉及解决问题的信息进行归纳。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有的材料中直接谈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或办法等。通常在材料中“某某指出”,“一要……,二要……”的词语后,所提出的观点、意见,都是材料直接提出对策的关键信息,对这些观点、意见稍稍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够提炼出相应的对策。4、经验总结法。 给定材料当中会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例如英国针对某一问题,制定了何种制度;美国在应对某一问题时,又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在提炼对策时,我们往往可以从这些隐含材料里面所透露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来总结对策。
2、(二)如何执行对策 一个对策的执行一般需要包含实施对策的主体、对策实施的对象、对策实施的方式、对策实施的内容、对策实施的目的或效果。如果只是提出对策方向,不对措施进行具体化的阐述,就会出现空谈对策的问题,对策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关于宣传方面的对策,就要在对策中明确宣传的主体、宣传的对象、宣传的媒介(媒体)、宣传的内容、宣传的方式、宣传的目的和效果等。 另外,在阐述对策时应该结合材料来展开,如以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述对材料反映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这样既能够避免脱离材料、空谈政策,又能够彰显考生将理论用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总之,考生在构想对策时,要通盘考虑,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