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秋老虎”来袭

2025-10-24 04:37:55

肥厚性心肌病,进入夏秋交替的8月立秋后,潜伏已久的“秋老虎”终于逮住了时机,大肆发威。俗话说,“秋老虎尾巴翘三翘,手里扇子摇三摇”。这重新出现的漫长“酷暑”,日照强烈,使大众仿佛又回到了盛夏,燥热难受。而对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甚至暗藏着几大“致命雷区”。那么,我们该如何跳过这些秋老虎设置的“危险地带”,避免肥厚性心肌病发作呢?

秋老虎精心设下的“第一重陷阱”,自然跟这迟迟不退的“酷热”脱不了干系。众所周知,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人体血管在高温时一般会扩张,血压也随之降低一些。这正中“秋老虎”下怀,导致自身血压忽高忽低这样很容易引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晕厥,甚至猝死。

谈起第二道“关卡”,它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却暗藏“凶机”。专家指出,“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凌晨,这和夜间补充水分少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当人体体液流失过多时,血管里的血液就会浓缩,变得粘稠,这样就非常容易堵塞血管,从而导致意外发生。所以说,秋老虎再次利用酷热,使人不停得出汗,大量“吸收”患者体液,有时往往一身汗就导致500-1000毫升的体液流失。而不少人习惯于仅依靠瓜果蔬菜、饮料补水,感觉渴了才开始喝水。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应保证水分的充分摄入,尤其在睡前要适量补水。

心情如何“中暑”?这和“秋老虎”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受困于秋老虎的“燥热烦闷”,患者容易情绪暴躁,使血管剧烈收缩,紧跟着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成为诱发肥厚性心肌病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要尽量做到“遇事不烦”,切勿跳进秋老虎的“心情中暑”圈套。所以,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通过保证充足的睡眠,能有效预防“心情中暑”。比如,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可以早睡早起,中午再适当小憩,以午休30分钟为宜,从而减少肥厚性心肌病发作的机率。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