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二)
1、 管理代理通过上述预先定义的访问模式和权限来决定共同体中其他成员要求的管理对象访问(操作)是否允许。共同体概念同样适用于转换代理(Proxy agent),只不过转换代理中包含的对象主要是其他设备的内容。
2、 2.SNMP实现方式为了提供遍历管理信息库的手段,SNMP在其M诔罨租磊IB中采用了树状命名方法对每个管理对象实例命名。每个对象实例的名字都由对象类名字加上一个后缀构成。对象类的名字是不会相互重复的,因而不同对象类的对象实例之间也少有重名的危险。 在共同体的定义中一般要规定该共同体授权的管理对象范围,相应地也就规定了哪些对象实例是该共同体的“管辖范围”,据此,共同体的定义可以想象为一个多叉树,以词典序提供了遍历所有管理对象实例的手段。有了这个手段,SNMP就可以使用get-next操作符,顺序地从一个对象找到下一个对象。get-next(object-instance)操作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对象实例标识符及其相关信息,该对象实例在上面的多叉树中紧排在指定标识符;bject-instance对象的后面。这种手段的优点在于,即使不知道管理对象实例的具体名字,管理系统也能逐个地找到它,并提取到它的有关信息。遍历所有管理对象的过程可以从第一个对象实例开始(这个实例一定要给出),然后逐次使用get-next,直到返回一个差错(表示不存在的管理对象实例)结束(完成遍历)。 由于信息是以表格形式(一种数据结构)存放的,在SNMP的管理概念中,把所有表格都视为子树,其中一张表格(及其名字)是相应子树的根节点,每个列是根下面的子节点,一列中的每个行则是该列节点下面的子节点,并且是子树的叶节点,如下图所示。因此,按照前面的子树遍历思路,对表格的遍历是先访问第一列的所有元素,再访问第二列的所有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若试图得到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元素,则返回差错标记。
3、 SNMP树形表格结构示意图 SNMP中各种管理信息大多以表格形式存在,一个表格对应一个对象类,每个元素对应于该类的一个对象实例。那么,管理信息表对象中单个元素(对象实例)的操作可以用前面提到的get-next方法,也可以用后面将介绍的get/set等操作。下面主要介绍表格内一行信息的整体操作。 (1)增加一行:通过SNMP只用一次set操作就可在一个表格中增加一行。操作中的每个变量都对应于待增加行中的一个列元素,包括对象实例标识符。如果一个表格中有8列,则set操作中必须给出8个操作数,分别对应8个列中的相应元素。 (2)删除一行:删除一行也可以通过SNMP调用一次set操作完成,并且比增加一行还简单。删除一行只需要用set操作将该行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对象实例)设置成“非法”即可。但该操作有一个例外:地址翻译组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表(地址变换表),该表中未定义一个元素的“非法”条件。因此,SNMP中采用的办法是将该表中的地址设置成空串,而空字符串将被视为非法元素。 至于删除一行时,表中的一行元素是否真的在表中消失,则与每个设备(管理代理)的具体实现有关。因此,网络管理操作中,运行管理进程可能从管理代理中得到“非法”数据,即已经删除的不再使用的元素的内容,因此管理进程必须能通过各数据字段的内容来判断数据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