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顺其自然
养生食淦甓特猩物延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湮蘅辔挣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国现存养生类著作约数百种,尚不包括涉及养生内容又非养生专著的书籍。养生书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通论类[3]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养生:和合之道老人长寿良方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肾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鄢陵的养生文化
不久前,鄢陵县被国家长寿之乡评审组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其实,鄢陵的养生文化传承已经有千百年历史了,这里是养生鼻祖彭祖的故乡。
鄢陵县县城正北10公里,有彭祖岗,而这里也正是养生鼻祖的安葬之地,相传彭祖曾游历到河南鄢陵,不幸在这里染上天花病,久卧在床不起。思乡心切,忍病至西南山岗望向家乡,返回绝食四十九天仙逝。因为彭祖仙逝前把养生之术传给当地人,从而使养生之术得以发扬光大。后人为纪念彭祖,将他住过的店称为彭祖店,现为彭店。将他登高远望的山岗称为探家庄,现为探庄,并葬于探庄北。后人又在其冢前建有彭祖庙和彭祖墓以祭祀,为明清时代鄢陵八大景观之一。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