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知书达理,爱家爱国爱社会,全面平衡发展德智体,这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学生是无知的,所以才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已的道德意识。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怎么引导学生全面平衡发展德智体那是老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2、教学风格多样化。学生吸收知识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教学得到,其次才是课外的补充。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这都和老师讲课风格有一定关系。若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就无法接收你的知识,那德育还怎么渗透 呢?德育渗透的前提必须是学生愿意主动的接受。所以老师在写教学方案设计时,除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外,还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自已的讲课风格。如,老师的声调是否有做到抑扬顿挫,老师的课堂用词是否活泼生动,学生多半是好奇的猫,若老师上课风格像动漫一样精彩纷呈,那学生的吸收能力自然会提高了,那德育才能做到渗透。

4、课堂德育讨论。讨论可以加深课堂记忆并能活学活用,主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来强化自已的道德观,学习观等。一节课大约45分钟左右,讨论宜在15分钟,这种讨论不要放在离快下课的15分钟,而是在上完课的第十五分钟后插入讨论,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了。后面15分钟用来总结,在讨论时要帮学生设一个简单的主题,还是以《司马光砸缸》为例,若你遇见小朋友掉缸里了怎么办?这样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加深人物形象,德育就能进一步渗透。

6、体育课堂创新。体育课是学生体能训练的主要课程,有些学生不是很爱上体育课,这些一定都有原因的,若体育课缺课的很多,那体育老师一定是不合格的。体育课堂创新,其实可以结合各类的体育影视来普及,这样比较生动而且有时会有打鸡血的效果,通过体育影视的带入感来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体育课堂上动作的准确性。体育锻炼肯定都是通过基本标准的动作来提升的,若动作不标准常错误那锻炼就变成有害无益了,因为方法不当,自然就没有效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