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学----邓运宗
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学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三大常规疗法(手术、放疗、化疗),使肿瘤的治疗获得长足的发展,临床有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其存在的问题亦显而易见,即这些疗法不一定能完全切除或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同时也损害正常的组织细胞。现代医学治愈肿瘤的标准是“无瘤生存”,即彻底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但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及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来考虑,要达到体内肿瘤细胞的完全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感于此, 19 9 4年加拿大的Schipper教授在关于肿瘤治疗概念的新模式中提出,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机体的反应性(抗病能力)对癌症的治疗最为重要。我国著名肿瘤学家孙燕教授也指出:“人们不再满足于将肿瘤治好而病人变成残废或功能严重失调,因而过着悲惨的生活的情况,‘病是好了,人也残了’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记载,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肿瘤治疗理论和方药,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肿瘤治疗原则,使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注重调整机体状态,纠正阴阳气血失衡,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延长寿命,这种不强调“攻瘤”而旨在“保命”的主导思想已被专家和中晚期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是通过稳定瘤体,改善症状来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其有效病例的疗效特点与现代医学治疗的最大差别是,中医药治癌瘤体缩小不明显,但生存期延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瘤体在短时间内可能明显缩小,但很快复发,肿瘤增大,生存期无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明显下降。Schipper教授的观点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带瘤生存”相一致,来自多方面的认识和研究都验证了“带瘤生存”的科学性。
现代医学体系与中医学体系有很大不同,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都存在显著差别,目前还无法完全融会贯通,但是两种方法又都有治疗效果,都有优势和不足,这就存在着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选择两种方法或二者同时应用时的配合问题,这便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存在基础。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肿瘤学领域的不断开拓,构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必要条件,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现实和方向。
随着临床肿瘤学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获得了骄人的成绩。19 75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提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肿瘤的概念,使人们更加看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点。BRM即通过加强、调节或保存机体的有效抗病机能,从而加强病人的抗肿瘤能力,它可直接或间接地修饰人体与肿瘤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人体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应答,使其有利于人体但不利于肿瘤而产生治疗效应。BRM的种类有多种,令人惊奇的是某些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本身就是生物反应调节剂,如香菇多糖、人参制剂中的人参总皂甙、扶正女贞素LL-E等。试验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可改善机体的免疫指标,抑制肿瘤生长,明显延长癌症病人的存活期,由于其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副作用轻微,成为它优于细胞毒抗癌药物的特点之一。该领域的研究,说明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在深层次、分子以及更细微水平上存在着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结合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如: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术前用中药能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力,术后以益气固本、补气养血等法,有利于手术损伤的早日恢复;长期服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中药以及香菇多糖等,有望防治或延缓肿瘤的复发或转移;中药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有增效减毒作用等,这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中医药在化疗、放疗后使用或间歇使用,能提高机体抗癌机能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晚期肿瘤已无手术、放疗适应症者,用中药治疗可稳定瘤体,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中药用于癌前病变患者,也有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不是中西医学治疗措施的简单迭加,它是在临床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期别的肿瘤病人设计综合治疗方案和治疗程序,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精要,营造井然有序、搭配合理的肿瘤综合治疗环境,使各种治疗方法、方案充分发挥长处,减轻毒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使肿瘤的治疗达到高效、低毒、合理、客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