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入门教程之教你如何获得最佳画质
为了获得更好的画质,目前很多朋友都购买了相对专业的单反、单电等高端摄影器材。从机身配置来讲,采用大尺寸传感器的相机在画质上的确要比小卡片有不少的优势,但是,理论归理论,如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的话,就很难获得相机的最佳画质。具体怎么做?下面笔者就以自己的经验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有关最佳画质的问题。

2、与CCD相比,CMOS传感器在高感画质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目前高端单反相机最高感光度已经超过ISO 20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让我们在光线更加极端的环境下成功的拍摄出可用的照片。然而,可用并不等于画质好,想要获得最佳画质,笔者建议还请使用尽量低的感光度。

4、对于主流的APS-C级单反/单电相机而言,尽管最高感光度亦飙升至ISO 51200甚至更高,但是从测试以及实际拍摄的经验来讲,ISO 800-1600是保证画质的最高极限。当然,这个标准跟像素多少也有直接关系,对于某些像素高达2000万以上的APS-C机型来说,使用低感是获得最佳画质的重要前提。
用RAW格式拍摄,保证最大的信息量
1、定位相对专业的相机,都会提供RAW格式给用户选择,一般情况下,笔者都习惯使用RAW+JPG(最佳)来进行拍摄。虽然这样会使存储卡很容易就拍爆掉,虽然很多时候最终都不会用到RAW,但笔者依然有保留RAW原始文件的习惯,因为它可以记录下当前技术条件下,你能够获得的最大的照片信息量——对于追求最佳画质的朋友来说,无RAW不欢。

3、但是与RAW格式的色彩深度相比,JPG就显得异常单薄。目前主流单反/单电相机支持拍摄12bit的RAW文件,12bit表示RGB每种颜色都有4096个等级,组合起来可以产生超过687亿种颜色!某些高端单反相机支持拍摄14bit的RAW,在理论上可以记录4.3万亿种颜色。与这些内功深厚的高手相比,JPG实在没有太多的内涵可以挖掘。

2、一般情况下,镜头在某个特定光圈下才能发挥出自己最佳的光学素质,在不考虑传感器因素的情况下,一般镜头的最佳光圈在F8-F11左右,此时镜头的锐度要比最大光圈时有极大的提升,而且镜头的紫边、边缘画质等问题都可以获得极大的改善。另外,最佳光圈与相机传感器的像素密度也有很大关系,像素密度越大,最佳光圈也会随之增大。拿像素高达3600万的尼康D800来说,当光圈收缩至F11,画质就会受到光圈衍射的影响而降低;在F22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单反相机的画质都会明显下降,这也是受到了光圈衍射的影响。因此,想要获得最佳画质,请使用镜头的最佳光圈拍摄。
防抖很重要 但有时请关闭防抖
1、这几年间,几乎所有单反/单电相机都配备了防抖功能,让用户可以更加轻松的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启镜头/机身防抖可以有效的避免照片模糊,让人瞬间成为久经训练的“铁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最佳的画质,我们应当将防抖功能关闭再拍。
2、哪些情况需要将防抖功能关闭呢?记住一个原则就好了:敌不动,我不动。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由于相机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受到呼吸、心跳、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需要防抖功能来进行运动补偿,此时就可以关闭镜头/机身上的防抖功能。

3、有朋友可能会问,防抖防抖,居然还能让画面更抖?没错,就连某些相机的说明书上都会有明确的建议,上三脚架时,请关闭镜头或者相机的防抖系统。这不仅仅是是否耗电的问题,经过笔者测试,在特定的快门速度下,防抖系统的确会对画面清晰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笔者建议大家关闭防抖系统,这样不仅省电,而且画质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