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一 )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养什么样的人不决定于人的主观意识 , 而是决定于客观存在,也即决定于社会的政治济的发展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氏族成员,使他们能从事 生产劳动,能英勇作战,保卫氏族的利益;能遵守氏族的传统信仰和风俗习惯。所以年轻一代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生产知识、宗教仪式、道德规则、风俗习惯以及进行军事训练。 到了阶级社会,在政治、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的利益,总是力图通过教育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例如,在中国奴隶社会,为了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宗法制,镇压和掠夺奴隶,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奴隶主的子弟培养成为奴隶社会的统治者,学生需要接受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教育,学习礼乐制度和军事技术。在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他们学习的内容是“三纲五常”等一套封建统治者的道德观念。

3、无论哪个 社会 , 都是把 体现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置。虽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不设专门的道课,但是把渗透了资产阶级思想 的宗教课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到了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目的才生了根本性质 的变化,社会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并为建立 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因此社会 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是要养全面发展的人,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他要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最新的学技术知识教育。
4、(二 )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育的机会和权利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的儿童接受差不多同样的教育,只是由于男女分工的不同,男女儿童的教育才有一定的差别。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同的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教育上也是不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是没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的。不仅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等级的子女,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例如我国东汉时期的太学,规定大将军以下至傣禄六百石的官家子弟才能去学习。唐代的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等,其人学资格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文武三品以上的子孙入国子学,五品以上的子孙入太学,七品以上的子孙人四门,至于律、书、算学则供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孙学习。

6、(三 ) 社会政治韦蛾拆篮经济制度的矛盾反映教育上。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也必然会反映到教育上。统治阶级的教育固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但是被统治阶级,由于它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条件,也必然会产生出自己的阶级意识,包括教育思想在内。虽然这些思想还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或多或少的要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束缚,但是他们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阶级利益,也总要反映他们对教育的要求。由于他们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地位,所以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又总会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因素。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农民革命军太平天国就有自己的教育主张,这种主张是和封建教育相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党、工会等也经常为本阶级设立一些夜校、训练班、俱乐部、图书室、读书会等进行革命教育,扩大自己的思想知识。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往往除了一种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外,还同时并存几种生产关系,所以也会有几种性质的教育同时存在。例如在封建社会后期,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教育外,就出现了资本主义教育的萌芽。

8、从上述论点可以看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从多方面影响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教育是不能脱离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因此教育的发展必定受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