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浮岛方法
地表水体美容运用人工浮岛植物的水质净化要素有以下6 个: ① 植物根茎等表面对藻类的吸附、分解。② 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作用。③ 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甲壳类等的摄食、繁衍 等提供场所。④ 为滤食性鱼类的摄饵、捕食、产卵繁殖、栖息等活动 提供场所。⑤ 去除悬浮性物质。⑥ 日光的遮蔽效果,抑制藻类生长,平衡水温。
一是浮岛植物的选择。用于浮岛的植物传统设计都是选择水生植物或适水性较强的植物为主,在选择时不仅需要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水体治理目标筛选相应治理功能的水生植物,而且还要考虑植物本身的喜好,如慈姑、野芋喜欢营养丰富的水体,如果水体太干净反而会因为营养不够而生长不良。此外,还要考虑水生植物群落不同生态位的植物选择,如构建水森林群落的小乔木,如水柳风箱树、九芎、水黄皮等;构建地皮的矮生草质类植物,如水生黍、无翅莎草、泥苔藓、小叶海金沙等,这些植物的引入可以形成草毯,利于诱虫、诱蝶、诱鸟,营造多物种的自然生态;挺水性水生植物的构建,如水毛花、荸荠、蔺草、水蓑衣、水芹菜等,这些植物的引入可作昆虫食草,以方便其羽化,利于昆虫世代的完成;支撑浮体构建的植物,如艾克草、竹叶草、布袋莲、长梗满天星等有浮水气囊植物,可增强草毯的浮水能力。
三是浮岛水下固定设计。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水下固定形式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等。另外,为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还需在浮岛本体和水下固定端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浮子。链接“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炭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人工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可栽植芦苇、花菖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可漂浮在水中央,主要用于净化水体,同时还是一道不错的水上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