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你的几点急救误区
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许多简单的急救措施是对的,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的急救知识不那么科学,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带来威胁,为了避免进入这些急救误区,我们纠正了以下一些最容易犯的急救错误。
情况如下
1、仰着头就能够止住鼻血,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有效的止血方式。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头仰得太高了,这样做只会使血液倒流入喉咙,你会发现自己口中有咸腥味,这样很不好。正确的做法应当让头像平时一样平视着,这样静脉的血压不会突然升高,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再呼吸。一刻钟左右松开手指,若鼻血仍然不停,再重复。
2、用止血带绑住胳膊或大腿来止血:这种方法会导致永久性组织受损甚至截肢。用止血带会切断所有的血液流通至索兼熨旷末端,导致肌肉组织坏死。这时应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紧紧压住伤口,哪怕纱布被鲜血浸湿也不要松手。只需几个手指就能控制流血量,同时尽快赶往急诊。用止血带止血,记住不要在受伤位置的近端进行包扎,否则会阻断静脉回流,而动脉却在继续供血,这样的话血不但止不住,还会越流越多。包扎应该在伤口远端进行,如手腕受伤就在手臂上进行包扎,并且每绑1小时应该放松15分钟,防止因绑扎肢体时间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3、一般人在软组织受伤后,会立刻用正红花油等活血化淤的药物涂抹后进行按摩搓揉,以减轻疼痛感。实际上,当软组织受伤后,正是内部出血的高峰期,此时用手揉搓,反而会加速内部出血。正确的做法是,扭伤后宜采取冰敷。这样有利于血管的收缩,冰敷48小时后,观察没有骨折,再可以用些活血化淤的喷剂。
4、急性腹痛难忍就吃止痛药。急性腹痛应该首先辨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腹痛,例如心肌梗塞也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在无法判断时千万不要服用止痛药,这样会造成伤害,且不利于事后医生对病情进行正确判断。
5、让昏迷病人仰卧,高血压或脑溢血病人发病昏迷后,切忌令其仰卧,这样很容易使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其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正确方法是让病人侧卧,并随时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掏干净,千万不要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其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6、皮肤烫伤?涂牙膏、酱油!在家中烫伤,找不到烫伤药膏该怎么办?牙膏或者酱油可以代替烫伤膏涂在烧伤的皮肤上,这邗锒凳审个“偏方”在坊间流传甚广。日常用品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烫伤膏使用,将牙膏和酱油涂在烫伤处,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造成伤口感染。烫伤后,要立刻用大量冷水冲洗,缓解皮肤的高热量。有人在烫伤后自行处理,将水泡挑破认为好得快,其实不然,还是建议最好自然吸收,当然过程会相对较慢。
7、心脏病发作,剧烈咳嗽可救命。当心脏病突发时,剧烈咳嗽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手段。”这种说法曾经一度风靡网络,似乎是心脏病突发的“救命稻草”。病人一旦出现心脏病突发的状况,一定要立刻让病人躺平,保持情绪镇定,减少运动避免心脏负担加重。居民自行进行心脏抢救的有效方法几乎没有,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说清地址、病人情况等信息。
8、小儿高烧用酒精物理降温,婴幼儿发烧相对较为常见,不少家长因为“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不给孩子吃退烧警骀嗝炫药,而是选择使用酒精擦身的物理降温法。物理降温并不适用所有发烧病人,而且,使用酒精给孩子擦拭更是台仵瑕噤存在隐患。儿童发烧分为两个年龄段,一般3岁以下儿童发烧超过38.5℃、3岁以上儿童发烧超过38℃时,要先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然后就医对症治疗。此外,当孩子发烧并手脚冰凉时,不能采用擦拭物理降温法。同时,小孩子不能用酒精擦拭身体,当身体发热时,酒精很快会被吸收,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9、食物中毒赶紧催吐,食入毒物后,人们觉得将毒物呕吐出来会减轻中毒程度,于是,不少人将手指、筷子、压舌板等塞进嘴里催吐。催吐可能造成患者咽喉更多的损伤或堵塞气道。如果患者吞咽了腐蚀性的东西,液体反流会进一步烧伤咽喉,导致疼痛和不适。应了解中毒者服用了什么东西及时间和数量,以备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10、鱼刺鲠喉大口吃饭,日常生活中,在吃东西时不小心被鲠住咽喉的意外常有发生。有些人用大口吞咽饭团、馒头、烤馒头片或菜团等方法,企图把鱼刺压到胃内。这种方法有时会适得其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影响进食,对于少年儿童,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应积极进行处理:令病人张口,用筷子或匙柄轻轻压住舌头,露出舌根,打着手电筒照能否看到有鱼刺等异物。如有时可用镊子将异物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