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必去的地方:[1]千碉之国;美女窝—丹巴
1、旅游景区美人谷所有到过丹巴的人都会惊叹丹巴的“三绝”:甲居藏寨、碉楼群、美女。最让外部世界惊奇的是美女:这些美丽的姑娘据称是古西夏皇族后裔,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时,有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山美水秀的丹巴,故而也有了丹巴美人谷。人们常说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一个只有七万人的县,竟有三千多女子在成都乃至京城从事歌舞演艺职业。多年来,学者们从神话、传说、民俗、历史、地理、生态、文化、现实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究,前提是:嘉绒是美人谷;结论是:嘉绒的确是美人谷。不管历史是怎样发展的,这个世外桃源确实带给我们绝美的感受,每个来过的人,都不会失望于风光、美女。中路藏寨中路藏寨是丹巴众多村寨中最宁静的一个寨子,它位于神山墨尔多脚下。寨子的的房屋依山势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外国人都把这里比作东方的“小瑞士”。 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碉楼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原因是因为在丹巴大大小小的村寨中贮立着上千座形态各异的碉楼。梭坡寨则是丹巴拥有碉楼最多的村寨。这里是以前的土司城,里面还有历史上的东女国遗址。丹巴的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性别是通过木梁的位置来区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甲居藏寨在丹巴众多的寨子中,甲居藏寨是最大最漂亮的一个寨子。甲居藏寨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外形最漂亮、最壮观的藏寨。当你沿着缓缓的盘山路,一直往上走,到达最高处的观景台,俯身看着那些红白小间的藏式小碉楼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宛如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沿着甲居藏寨一直来到大渡河边,一座非常安静的寺院静静地贮立于此,这就是位于丹巴巴旺乡的松安寺。
2、(1)服饰民俗文化丹巴朊是嘉绒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独具特色。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季节和场合。盛装;女人一般头戴“巴惹”,即头帕,绣,边尔垂有花穗,梳发辩; 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套装,外着披肩。腰着百褶裙,穿靴子,发辩上穿戴银质中嵌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定串和“嘎乌”,佩戴银质珠定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像象牙圈和银镯。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间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土帽,外套“褚巴”即长套装,束腰带、佩腰刀、穿靴子、戴戒指、手镯,也有戴耳环的,盛装显示华贵、富有。便装:头上和身上几乎不变。身着长袖衬衫。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腰着围腰即方裙,分前围和后围。中年以下女人的围腰均有花绣,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带,足穿皮鞋。整个看去显得轻盈、苗条。男人上身内着衬衫,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得英俊、潇洒。此外,县境内的太平桥乡宅龙村妇女还有穿类似清官满族女女服装的习俗。(2)饮食民俗文化丹巴县以农业生产为主体。饮食以玉米、麦子、青稞、奶茶、酥油茶、青稞酒等为主。有味美可口的猪膘内、香猪腿、有醇香怡人的石榴、雪梨等。其中,香猪腿、石榴过去还作皇帝的贡品。(3)节日民俗丹巴节日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节日。有宗教节日、生产性节日、文娱性节日等。其中,嘉绒藏历年是嘉绒藏民过年的习俗之一;墨尔多山庙会是全县性的法定节日。(4)爱情民俗丹巴地区至今流行着几种古老的求爱方式,中路、梭坡的顶毪衫、革什扎的抢头帕、巴底的翻墙子,这些求爱方式各具特色,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青年男女择偶的自主性。
3、(5)浩瀚的民间文艺丹巴的民间文艺绚丽多姿,既有神奇动人的神话传话,又有纪实传说,既有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又有古老的宗教跳神舞及丹巴嘉绒藏戏,格萨尔石板刻画,还有名扬四海的丹巴锅庄等。(6)复杂的藏族地方语在丹巴一条沟里就有一种方言,且互不相通,对外交流使用汉语,在引起国内外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嘉绒语;有正在考究的尔龚语还有近以康方言的二十四村语等。丹巴地区囊括了藏区大部分地方藏方言,是藏民族古老语言的汇聚地,这此语言突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