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节约型校园
1、 人常说,账不敢细算。一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一根粉笔、一杯开水数目不大,但一个班五六十人,一个学校一两千人,西安市几百所中小学,百十万人,都这样一天浪费一点,加在一起,数字就非常惊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中小学生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那就能终身受益;若从小养成坏的习惯,同样也会终身受害。这是如何做人、怎样做事这样的大问题在细小些微之处的潜移默化,广大家长和学校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3、节约风黻疏惬眶尚风行校园 清华大学各级研究生团组织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 教学区的照明用电如果做到随手关灯、人走关灯,每天每间教室至少可以节约40度的电能……环境系的同学们就校园生活中的节约与浪费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组组数字让同学们触目惊心;工物研11班针对校园内学生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澡堂和系馆等各种浪费现象设计并发放了问卷243份,经过认真细致地归总和分析,还提出了上述场所的具体节约措施和改进建议。 计算机系研团总支与生物系研团总支共同承办的“我眼中的节约型校园”摄影大赛更向清华学子展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的一些令人汗颜的事情:长流不息的水龙头、常开不灭的日光灯、食堂收盘处浪费的食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同学们提交的摄影作品共计62件。在一个月的征集时间内,大赛主页吸引数十万人次浏览,巡回图片展出持续数周,吸引数万人驻足观看。

5、节约勤俭形成习惯 开展切实有效的节约活动使节约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 环境系提出了“共享促节约”的口号,开发了实验室仪器药品信息系统与书籍信息系统。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有些药品虽然整瓶购买,但只需用其中小部分,如果能把剩余药品和全系同学共享,将大大节约药剂费用,仪器与书籍也是如此。同学们将相关信息登记到系统中。当其他同学们需要这物品时,只需直接进入查询界面进行模糊搜索,就可以找到相关联系人实现共享。

7、 在“节约”之外清华学子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了,良好的节约风尚初步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