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的目的
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货币战争目的列宁碛悌帝疳曾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写道,“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生产资本相分离,完全依赖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美国打着“反对汇率操纵”、“反对贸易保护”的口号,运用其“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发动了主要打击中国的货币战争。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与黄金彻底脱钩之后的美元开始了超量发行的历史,滥发钞票和发行庞大的国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2008年底,美国政府、社会保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债务合计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倍。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约为1.47万亿,赤字规模占GDP的9.9%,分别是2008年和2007年的2.16倍和7.84倍,为1945年以来美国赤字的顶峰。2009年美国的财政负债累计达到了12万亿美元,占到美国2009年GDP的82.5%。因此美联储启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潜在意图是通过大力扩张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使财政赤字货币化而再次抵消债务成本。作为货币发行国,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而近年来,中国不断遭受来自于美国“竞争性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经济论坛”上,美国再次急切地敦促中国:人民币必须加速升值的步伐。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就是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美国一再给人民币升值施压,既是美国霸权逻辑的延伸,也是美国“修理”竞争对手的娴熟招数。美国一般在发动汇率战之前都会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美国除了将对中贸易逆差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外,还抛出了一个所谓的“全球经济失衡论”,即“美国的贸易赤字或曰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操纵了人民币汇率从而导致对美不公平贸易”。另外,美国还一口咬定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并经由舆论宣导对中国形成强大的民意与舆论压力。分析美国对中国发动货币战争的动机,显性的原因在于美国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经济的局部失败,进一步的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仰仗金融霸权掠夺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财富能力的减弱,但是正如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的,“Acountrydoesnothavepermanentfriends,onlypermanentinterests.”美国发动货币战争的本质目的正如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一样,仍旧是由经济到政治打垮控制中国,从而消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大对手,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