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炎腹泻怎么办
1、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孩子是不是腹泻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大便偏稀就认为孩子是腹泻了,其实不一定。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变稀”和“增多”是腹泻的特点。诊断腹泻并不是依据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依据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状况。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腹泻,除了排便问题,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家长不能仅仅根据孩子大便偏稀就判断孩子腹泻。

3、* 孩子腹泻由什么引起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如过敏或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特别的表现。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当孩子腹泻时,家长最好将孩子的大便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更利于寻找引起孩子腹泻的原因,对症治疗。但是,留取大便标本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1.留取的大便,一定要存放于塑料瓶或保鲜膜中,千万不要放在纸尿裤中,因为大便中水分被纸尿裤吸收后,很难检测出大便中的异常情况;2.大便要在1~2小时内送至医院检查,否则容易出现假性结果。

5、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从原因来看,腹泻包括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引起的腹泻;非感染性的过敏、水土不服、食物不耐受导致的腹泻;还包括继发一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后腹泻等。治疗腹泻必须寻找到导致腹泻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立刻止泻。如果腹泻时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为“蛋花汤”样,往往提示是病毒感染,便常规检测可能会显示少许或没有白细胞、红细胞/高倍视野;轮状病毒或腺病毒等抗原检测为阳性。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定性大便轮状病毒,如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即可确诊(关于婴幼儿最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本书第二章会专门讲解)。在婴幼儿腹泻中,细菌性肠炎占据少数,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治疗病毒性腹泻的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适宜营养”:1.口服补液盐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2.母乳喂养添加乳糖酶,配方奶喂养换成无乳糖配方;3.益生菌等辅助;4.有发热等症状时用退热等方法对症治疗;5.避免使用抗生素。

7、乳糖不耐受性腹泻乳糖是母乳、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婴幼儿腹泻后因肠道黏膜受损,会使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遭到破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不良,引起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容易继发乳糖不耐受。无乳糖配方是专为乳糖消化不良/不耐受婴儿所配制的特殊婴儿配方粉。乳品中所含碳水化合物为乳糖。婴幼儿腹泻致肠道黏膜受损的同时,会破坏其表面消化乳糖酶,造成暂时乳糖消化障碍,加重腹泻。无乳糖配方粉,不是不含碳水化合物,而是用麦芽糊精等替代,其营养效果与普通配方相同,绝对能够满足婴儿需求。严重腹泻时,普通配方粉应换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母乳喂养儿不易受轮状病毒侵袭,一旦受到侵袭,腹泻较为严重,可在1~2周内添加外源性乳糖酶,也可考虑暂时换成不含乳糖的配方粉1~2周。乳糖酶损失程度与腹泻的严重程度和原因有关。在治疗腹泻的同时,只用无乳糖配方粉,利于腹泻期间营养素的吸收。腹泻好转后肠道黏膜修复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建议无乳糖配方使用2周或更长时间。

9、孩子腹泻时家长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如果孩子出现腹泻,家长必须关注如下几件事情以配合医生的诊治:1.腹泻前有无不适表现、是否有呕吐;2.腹泻次数和颜色、性状;3.排尿量和间隔时间,特别是就诊前最后一次排尿时间;4.预防脱水可少量多次饮淡糖盐水,若4小时内没有排尿,应该到医院输液;5.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烧药;6.留取大便标本置于小瓶、小盒或保鲜膜内,排便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测,检查项目除了大便常规,还要有轮状病毒抗原,根据情况还应做大便细菌培养。不仅是腹泻,如果孩子排便出现异常,比如稀水样、大便带黏液或血等情况,家长都需要将大便中最可疑的部分取出置于小塑料瓶内或保鲜膜内,于排便后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查。检查项目应该包括大便常规(大便性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细菌数量等)加上大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