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有五大作用
梦是核心自我(sel酆璁冻嘌f)自发性发展冲动的结果,这种自发性发展冲动携带着生命的潜能并由它所推动。梦总是在不碘钹阏螗断地完善记忆和认知的连接,改进信息存储方式以便提高检索效率,不断地试探着去修复心灵创伤。透过梦,我们可以读到潜意识里蕴藏的宝贵信息。
归纳起来,梦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的作用:
一、试探神经连接,自发地修复创伤神经网络
人们遭遇创伤事件首先激起情绪反应,并可能因为自我保护需要而无法充分表达宣泄,成为一个心灵内部的未完成事件。它既是所遭遇外部创伤事件的印迹,又形成情绪的固结,一些相关联的情绪固结组合凝聚即为情结。与这个内部未完成事件对应,通常会在右脑皮层相应的情感区域留下记忆点。
由于自我保护需要,连接这些记忆点的神经网络被相对地孤立起来,通往左脑认知区域记忆点的有限连接都是负面评价,形成的经验是糟糕的,表现为人们不再希望听到、看到和想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信息。
这种情况有利的一面是教训人们趋利避害,不利的一面是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并引发一些次生不愉快情绪。不愉快意味着生命潜能受到压制。而与创伤有关的这团相对孤立的神经网络在夜晚睡眠中意识较弱的时候不太受压抑,由生命潜能引起的源源不断的自发性力量仿佛流水漱石一般持续地冲击受挫部位的情结,于是形成梦。
梦使不同的神经网络相互连接,逐渐地打开创伤神经网络的相对孤立,有时候还使情绪得到宣泄(梦中大哭叫骂等)。可以说梦境越离奇怪诞,修复作用越强。创伤神经网络与左脑认知区皮层形成新的连接,创伤情境得以再次体认,形成新的积极正向的意义,创伤得到一定的修复。
四、积极寻求身心平衡,追求生活幸福
当个体形成,自我便仿佛从一个奇点爆炸出来,这就是生命的原发性冲动。它在推动个体发展,是天生要追寻幸福圆满的。它的目标就是要让个体成为它自己。但是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个体会在社会环境里面临种种考验和压力,不得不委曲求全。出于自我保护,或者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平台,或者仅仅是为了寻求安慰,个体的无意识也会驱使大脑编织一些特殊的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甚至与客观情境相反的梦境。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维护身心平衡,为应对现实准备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在某些事情上,比如性压抑的宣泄等,确实是有效的。
但当现实压力非常大,或者主观意志很薄弱的时候,也可能导致梦者退缩到心灵世界里丧失行动力。一些失控的白日梦就是外部发展停滞、行动力缺失的症状。另一种情形是,当一个人达到生活相对的稳定安逸、身心相对健康的时候,因为做梦人具备了面对并处理这些情结的身心和生活条件,也可能做噩梦。此时的噩梦常常与很难面对的被压抑的久远情结有关。通常可能伴随的心理问题是低自尊(为享有美好生活而内疚)和情绪饥饿,噩梦则提供了平衡和警示,使梦者在平静生活中得到强烈情绪的“滋润”。此时如果不能适当处理,梦者可能在无意识中强迫性重复力量的驱使下,自动破坏美好生活。
五、预测未来和感应他心,做好心理准备
任何事件都有成因,成因或者与成因并发的某些其他事件可以成为该事件发生的征兆被发现。梦具有检索整理记忆和梳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能呈现躯体的微弱信号,对这样的梦境进行分析,从而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件,这并不是神秘现象。从梦境呈现的心理结构来分析梦者行为,也具有预测意义。平常我们在梦中会借用身边人来代表自我的某个部分或者整体,往往是有相似的人格特征在我们内心里,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将心比心和自我探索来感知别人。
例如,那些深层的心理结构在不断强迫性重复的过程中会显出变化规律,与此同时,与处于这个心理结构中的人格要素相似的他人也会呈现被这个要素所决定的特征和变化,因此,可以透过对象征表达的识别知晓他人此时的情形。这就是心灵遥感的原理。有时候,它让我们面临生活事件有了心理准备以免被击垮,比如丧失重要的亲人之前人们梦见该亲人去到另一个死者身边、出远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