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当然的以及必须保留下来了许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号俗劭蜾节等等。但是小编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大家最最熟悉的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因为凝聚了中国人浓浓的节日情节。下面就给大家好好说说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 祭祀踏青两相宜
【来历】清明节又叫三月节,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流传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就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更是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
中秋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
【来历】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