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物浮床与净化水质的关系
1、生物浮床植物的选择原则:浮床植物的选择是在对高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耐污性、耐水性、对氮磷去除能力等研究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一定耐受性的,能适应污水水质现状的物种作为修复的先锋物种。

3、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利用植物浮床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时应优先考虑对氮磷等营养物有较强去除能力的植物,而且应根据不同的污水性质选择不同的浮床植物,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去污效果不佳或者植物死亡。在微污染水体中,植物不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N、P量,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较低。

5、适应性原则:所选的物种应对当地气候、水文等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否则难以得到理想的净效果,最好选择土著种类。


8、发展原则:生物浮床是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通过生物载体打造其他生物栖息环境空间为各类微生物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弱化了水质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10、净化原理: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诹鬃蛭镲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31
阅读量:79
阅读量:36
阅读量:53
阅读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