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一过,如何养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的“处”,意为“停止”。此时虽然白天依然很热,但空气里的湿度明显减退,体感上也开始舒爽起来。这时气候处于阳消疮硼铀胪阴长的阶段,虽然有秋雨,但尚未进入真正的秋燥之季。处暑有很多民间风俗,在这之后日常的饮食习惯也会发生改变。人们也要顺应时节多吃些当季应季的食物来调养生息。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习俗以及如何养生。
习俗
1、处暑习俗一:祭祖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与中元相关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气温更接近人体的舒适温度,而且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2、处暑习俗二:放河灯放河灯其实是中元节的习俗之一,只不过中元节和处暑相隔太近,久而久之也变成了处暑期间的一个风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中元夜当晚放在河海之中,任其漂流。关于放河灯最早的说法是为了普渡亡灵。另一种说法是,病愈者制作河灯投放,送走疾病灾祸,期望更好的生活。
3、处暑习俗三:开渔节对于很多海边生活的居民来说,处暑也意味着海鲜经过了一整个夏天的养精蓄锐终于又可以以最饱满的体态被端上餐桌。这个时候天气虽然渐凉,但海水的温度依然偏高,浅水区还是鱼群最好的栖息场所。一些沿海城市会在这天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安全开船出海。
4、处暑习俗四:煎药茶很多人认为立秋就要吃点“苦”,这样在清热、去火等方面才能更有益处。所以每当处暑期间,许多人家里都有煎凉茶,喝凉茶的习惯,并以此作为养生良方。
5、处暑习俗五:吃鸭子处暑正值热转凉的交替之际,饮食上就要以润肺健脾为主。鸭子味甘性寒,营养价值很高。鸭肉、鸭胗、鸭肝等样样都是可以入菜的好宝贝。而且此时鸭子肥美,肉质口感也极佳,这个时候用来润燥最合适不过。
养生
1、忌贪凉,防感冒最近全国各地都是接二连三的狂风骤雨。所谓一层秋雨一层凉,雨期过后气温有了小幅度的下滑。如果这个时候再频繁出入空调房,甚至在晚上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就很容易造成感冒或者关节痛。日常可以准备一条空调毯或件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2、饮食清润虽然此时的暑气仍没有消惜投赃霞磨殆尽,但天气已然饱含秋燥之意。因此,处暑饮食宜以清淡滋润为主。葡萄是此时很好的时令水果,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等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吹涡皋陕用。此外,梨作为初秋时畅销水果之一,有着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其他例如可以清心宁神的百合、银耳、茄子、莲藕或者粳米、薏米、红小豆等也都适合这个时候适当多吃。
3、防秋燥,多喝水秋季要多喝水,但如果我们只喝白开水,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出体外。这时,可以用“朝喝盐水,晚喝蜂蜜”的方法喝走秋燥。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淡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又能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是秋季滋润身体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