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出费德勒一样的正手
1、握拍费德勒正手握拍其实介于半西方式正手握拍和东方式正手握拍,且在场上蚤疣毖扒依情况而定,如当退于底线较远处与对手周旋相持会更偏向于使用半西方,而在场内展开进攻时选择挑递彩醪东方式正手给对手以强烈打击,将费德勒历年作对比,也会发现早期更多采用发球上网的费德勒更偏向于使用东方式正手,而当年纪稍大转为全场型球手后则偏向于使用半西方式正手,这其实也和刚才说的道理是一致的。比较特殊的是费德勒正手的握拍其手有一部分露在拍柄的尾端,但大部分握在拍柄的后部,恰好和拍面连成一线。相比于半西方式握拍,他将自己的食指跟关节轻微地逆时针方向移动了约半个斜边。(为了做到这点,将拍柄后方对着自己,像右图中所示。如果是右手握拍,将你的食指跟关节放在斜边3和4相交的棱上;如果是左手握拍,将食指跟关节放在斜边6和7相交的棱上。)这种修改后的东方式正手握拍比大多数顶级球员的握拍更保守,那些职业选手更多地选择使用西方式正手握拍并将它们的握拍手大部分放在拍柄的下方。这种改进的东方式正手握拍允许那些站在底线附近打上升球的选手获得理想的击球高度,这是费德勒高效的关键。
2、开放式站位击球通常业余球手会认为握拍方式与击球站位方式有联系,其实不然,无论采用什么握拍方式,职业男选手清一色都优先使用开放式站位击球而非古典式的击球方式—关闭式站位。但就频率而言,相对于西班牙选手全场式的开放式站位,费德勒在场内会视来球情况选用半开放及关闭式站位,以获得更多的稳定性及更好的向前惯性。而在底线更多的,就像今天那些采用超西方式握拍的选手那样,他通常的击球都采用半开放式或者是开放式站位,极度的转体,在完成击球动作时,握拍手那边的肩膀对着他的对手。半开放式以及开放式站位允许费德勒不受前腿的阻碍完全转体。而他的握拍方式又给了他通用性——可以选择采用关闭式站位较少的转体方式击球——绝大多数的超西方式握拍选手做不到这点。而通常说来,西方式握拍的选手的转体会更多的朝向前方,使得拍头通过击球点。但他们击球过程中难以向前迎球,因为他们的前腿会阻住他的前挥动作。费德勒综合了古典的和现代的技术元素。他的正手像罗迪克和纳达尔那样强烈的转体。而费德勒的握拍方式使得他能够比罗迪克、纳达尔他们站在离底线更近的位置击打上升球。
3、雨刷式结束费德勒的雨刷是随挥结束动作通常让那些将这种随挥结束动作和更为激进的握拍方式关联起来的观察者们感到困惑。费德勒在他的随挥过程中转动他的手和球拍,结束时他的手和拍子在他身体的一侧,而不是在左肩的上方。这个过程中他手臂的转动可能达到180度。通过雨刷式结束动作和古典式握拍的结合,费德勒可以击出过网轨迹较低的大力球,而同时他可以产生与大多数选手相当的旋转(见图)。关于他使用雨刷式结束动作这里有一些优点:通过调整他手臂旋转的速度和随挥的距离,对于任何球,从斜线穿越到精确的上旋吊高球,费德勒都可以击出令对手难受的角度和旋转。因为他的握拍方式,他能够更早地击球。结合了激进的和古典的元素,使得费德勒在现代比赛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灵活性选择。
4、随挥许多的观察家注意到了费德勒的结束动作是如何通过他的身体完成的——当随挥结束时他的击球手臂和球拍环绕着他的身体。然而通常却忽略了当他在挥拍进行包卷的动作前,球拍在他的身前多么远的位置。在比赛中,当费德勒猛力抽球的时候,他挥拍击球离他身体的距离等于或超出任何其他的选手。这是他毫不费力的击出势大力沉的球的根源。费德勒的随挥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难以用肉眼来观察。在下面的图例,费德勒的手达到了他眼睛的高度,他的手离他的身体至少有2英尺远。费德勒在这一瞬间达到最大的随挥点,之后球拍开始向后移并开始包裹他的身体。绝大多数认为他们复制了费德勒包卷式随挥动作的选手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元素——不是击球结束马上就开始包卷的随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