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华磁疗棒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2025-05-04 19:25:08

人的身体有很多穴位,有着错综复杂的经络,但是其实身体的经络是一个整体,是一条线的,一起来看看磁疗棒与其中的手阳明大肠经之间的微妙关系吧。

杜兴华磁疗棒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工具/原料

磁疗棒

磁疗棒需要循行的路线

1、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向上,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愉桴狁焕进入肘部外侧(曲池、肘髎),再沿上臂外侧前缘(手五里、臂臑),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颈部(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与水沟(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杜兴华磁疗棒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2、 商阳——准确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热解表,理气平喘,开窍苏厥。商阳穴可缓解牙齿疼痛,对腹痛、上吐下泻、咳嗽、眼睛疲劳及胸口疼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即刻取穴法:坐位,伸指伏掌,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按压有痛感。

3、 二间——准确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功效:解表清热,通利咽喉。适用于牙齿疼痛、咽喉肿痛、头晕、口干舌燥、消化不良、肩周炎等症。本穴还有开窍醒神之功,可用于目昏不见。医学研究表明,按摩二间穴还可以改善眼睑炎(麦粒肿)症状。 即刻取穴法:坐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4、三间——准确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功效:泻热止痛,通利咽喉。本穴有传输气血物质的作用,可以缓解目痛、青光眼、牙痛、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及身热、手背、手指红肿疼痛。即刻取穴法:坐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即是,按压有痛感。

5、合谷——准确定位: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合谷穴是全身反应最大的刺激点。本穴适用于口部和面部五官的疾病,对于头痛、牙痛、感冒很有疗效。对肠胃不适的各种症状、生理疼痛也可明显缓解,还可以消除青春痘,改善眼袋和皮肤粗糙,是应用范围较广的穴位之一。即刻取穴法: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6、阳溪——沼敫裣秤准确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功效:清热散风,舒筋轼龃晡檗利节。阳溪穴对改善手臂酸麻、手腕酸痛、前臂麻痹、头痛、耳鸣、重听、牙痛、喉咙痛、咳嗽、气喘、冷虚症等有显著功效,也可缓解胸痛、心律不齐等症状。即刻取穴法:将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在腕背桡侧,手腕横纹上侧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7、偏历——准确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功效:清热利尿,舒筋活络。经常按揉本穴对于脑卒中、目赤、龋齿、耳聋、耳鸣、鼻出血、喉痛、面瘫、水肿、手臂酸痛等有显著的改善功效。即刻取穴法:前臂侧立位,先取阳溪再向上量4横指(即3寸)处,桡骨外侧。

8、温溜——准确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跤耧锿葡与曲池连线上。功效:调理肠胃,清邪泻热。本穴具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用艾灸温溜穴的方式驱寒。同时,本穴也有泻火的作用,可以用刮痧法达到泻火功效。长期用磁疗棒按摩,还可以改善胃痛、腹胀、腹鸣、肩臂疼痛等。即刻取穴法:伸臂,掌向胸,先确定阳溪与曲池的位置,再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处向下量1横指处。

9、下廉——准确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功效:调理肠腑,通经活络。本穴是清肠毒的重要穴位,常用于预防和缓解便秘。适用于头痛、头晕、目痛等。此外,下廉穴对运动系统疾病,如网球肘、肘关节炎、肘臂痛等也具有一定的功效。即刻取穴法:a.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三分之二与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处,b.前臂侧立位,曲池下4寸,桡骨外侧。

10、上廉——准确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功效:调理肠腑,通经活络。上廉穴可有效缓解头痛、牙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桡神经麻木、手臂麻木、腹痛肠鸣、脑卒中后遗症等。即刻取穴法:a.前臂侧立位,在曲池下4横指(即3寸),桡骨内侧处。b.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三的交点处。

11、手三里——准确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理气通腑。对腹痛、腹泻及肩背部的疾病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手臂酸麻、手肘疼痛、牙痛、鼻塞、流涕等不适。即刻取穴法:a.前臂侧立位,在曲池下2横指,桡骨内侧处。b.侧腕屈肘,先确定阳溪与曲池的位置,从曲池沿阳溪与曲池的连线向下量约2横指处。

12、曲池—缇吾怩舭—准确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即尺泽与肱骨外侧髁连线的中点。功效: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常按压曲池嫁缓赆频穴可以增强气血循环,改善气血与肤质,消除手臂的脂肪,对气血亏虚型的肥胖很有帮助。也可缓解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即刻取穴法:a.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外凹陷中即是,按压有酸胀感。b.屈肘,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按压有酸胀感。

13、肘髎——准确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功效:舒筋活络,通经止气媾测藻痛。本穴为肺经、大肠经与肾经的气血传输的重要穴位,肺肾功能的失衡都可以墩伛荨矧通过本穴做出快速的调整。同时,本穴是缓解肘部疼痛、劳损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本穴可以预防网球肘。即刻取穴法:a.屈肘,先取曲池穴,再向上量1横指处,在肱骨边缘处。b.肱骨外上髁上1寸,肱骨外侧的后缘骨边。

14、手五里——准确定位:在臂部,肘横纹上3寸处。功效:理气散结,通经活络。手五里穴可有效改善咯血、肺炎、胸膜炎、腹膜炎、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偏瘫等。

15、臂臑——准确定位:在臂部,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三角肌止点处。功效:清热明目,祛风通络。本穴主要用于缓解肩臂、手臂疼痛以及眼干等。

16、肩髃——准确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即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功效: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肩髃穴对肩部、颈部不适以及腰痛、牙痛所引发的疼痛疗效比较显著。

17、巨骨——准确定位:在肩上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功效:通经活络,散结消肿,巨骨穴可有效缓解肩周炎、高热痉挛、牙痛、吐血、胃出血等。

18、天鼎——准确定位: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在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的中点。功效:清咽散结,理气化痰。对因扁桃体发炎引起的疼痛或红肿、声音沙哑有缓解作用。

19、扶突——准确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功效:清咽消肿,理气降逆。用于改善感冒、扁桃体炎、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等。

20、口禾髎——准确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平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功效:祛风开窍,活血止血。口禾髎穴可缓解过敏性鼻炎、鼻出血、鼻窦炎、牙痛、龋齿、牙周病等。

21、迎香——准确定位:在面部,在鼻翼的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功效:疏风解表,通利鼻窍。迎香穴可改善唇部浮肿、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嗅觉减退、眼睛疲劳、眼袋、黑眼圈、气色不佳、脸部浮肿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