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志愿填报教学详解
填报一个好的志愿,需要四个准则
一、选好大学,是重中之重
1、1.第一步,筛选能上的大学;筛选能上的大学,重点还是依靠分数来判断录取的可能性。首先,通过批次和招生计划,我们可以进行基础的定位,简单来说,考生的分数线在哪一条批次分数线之上,那当前分数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大学就在这一个批次里面。其次,根据分数排名,可以进一步确定被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年如果招考没有特殊的变化,每一年高校的录取分数(其实也就是录取排名)其实会趋于接近的。所以考虑录取可能性的常规方法就是对比今年高考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原院校录取的考生排名的差值。举个例子,假设某省理科考生考了610分,排名3615名。而中国传媒大学去年的录取平均分为603分,录取排名大概是4511名。那这名考生几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基本上是稳妥的;相反,如果报考过去中国人民大学,但过去几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只在该省录取过移民高考生。那么其实报考该校的录取机会是相对较低的。上述只是一个基本的原理,也是许多家长报考参考的常规方法。但如果严谨一点的话,就需要收集过去数年院校的录取数据,根据历年录取排名、高考人数、招生计划来衡量院校录取的可能性!综合考虑才是可靠的。
2、2.第二步,筛选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如果真要深究,好的大学就意味着的院校本身的各方面实力的一个综合评价。在国内,各种大学可以根据其特色、优势、主管单位殪讧唁跬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层次。而一般的分类如下:根据教育资源、招生批次划分的层次1) 第一档: 985高校,以清华北大等985高校是国内高等教育中最顶尖的力量;2) 第二档:211高校,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11高校了大学;3) 第三档:各省市除了985、211以外的一本院校;4) 第四档:各省市比较普通的二本或者三本院校;5) 第五档:专科层次高校。根据主管单位划分的层次除了招生批次,高校的主管单位不同也代表了不同高校获得的教学资源的倾斜程度。所以选择主管单位越高级的院校就意味着教育资源越丰厚。1) 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清华、北京甚至人大等高校直接隶属于国家教育部;2) 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我国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门的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3) 省属高校,隶属于省(或直辖市)教育厅的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等;4) 市属高校(非直辖市),隶属于市政府,如广州大学等。宏观来说,不同的学校其实在对比所处批次、主管单位、是不是985/211等方面的时候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高低。所以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招生批次越前、主管单位越高级,院校的综合实力就越强。
3、3.第三步,筛选出适合的大学其实经过上述两步,大家都可以大致确定的可以选择的院校范围了,接下来就要在这些大学里面选择合适的。其实适合与否的判断标准有点模糊,这个要考虑个人想法、家庭环境、发展规划等等维度多不胜数,不过在实际的筛选过程中,也是可以从以下的这些维度考虑你眼前的大学是不是适合自己。1) 历史底蕴办学历史、文化积累、校友资源等;2) 办学实力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硬件设施等;3) 学科发展优势学科、知名院士、学科发展等;4) 与考生的适配性院校所在区域、学制设置、就业发展前景等。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报考的时候尽可能关注学科实力这样的情况不同,现今社会越来越关注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能力,而掌握和了解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曲线更是变得必不可少了。毕竟这是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最前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虽然由于录取数据获取渠道以及个人分析能力的限制,筛选大学成了一件重要但工程量又异常庞大的工程。目前,志愿填报工具可以帮助高考家庭进行更加方便的参考。

4、3.选择好的专业;所谓好的专业,就是指专业选择要符合未来规划。不论未来的打算是就业、考研进修,还是创业。一个好的专业同时会是一个好的平台来帮助考生成长、发展自我。所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妨从下面这些维度去思考当前选择专业是否真的是最好的。l 个人希望未来做什么;l 家庭的期望;l 毕业后的目标(就业/考研);l 家庭的经济水平与岗位发展是否匹配;另外,专业挑选的过程中还要切记:①对填报的专业一定要有基本的了解,切忌一时意气;②“冷热”有周期,谨慎看待专业的“冷热门”,考虑就业不能只看所谓的冷热;③考虑服从专业调剂的,一定要确定自己可以接受这个大学所有的专业!

2、2.根据“冲稳保”策略来调整志愿,调整梯度;填报志愿表不难,难的只是如何让志愿表变得合理,可以让心仪的大学录取。而 “冲稳保”策略是各路的报考专家都很喜欢说,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填院校志愿的策略。该策略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核心就是说同一批次填志愿的时候,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而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向来调整各个院校志愿的梯度和各层次院校具体的数量。例如,求稳的考生可以尝试第一志愿冲刺,二三四志愿稳妥,五六志愿保底的设置。特别一提的是,志愿梯度是跟个人密切相关的,不存在一个具体的数值。一般的建议可以在5-10分间波动,不过设置多少分的梯度应当考虑成绩水平。例如分数比批次线高一点的考生,志愿梯度就可以稍微设定得密集一点,以求保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