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是哪五者
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里面的五者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出自:《论语》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释义: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不但是儒家的开山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普及给民间,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
孔子的唯一重要的态度就是不计较历害,并且演成中国人的风尚,为中国文化之特异彩色。孔子就因为把握得人类生命更深处作根据,而开出无穷无尽可以挥的前途。他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孔子学说的价值,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再重光于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78
阅读量:55
阅读量:107
阅读量:156
阅读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