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后果有多严重
醉驾后果有多严重?
网传酒驾对个人影响相当大
记者了解到,近日曾在微信朋友圈盛传的“你不知道的酒驾后果”信息具体内容为:“出国签证肯定没戏;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参加司法考试;用人单位可解除用工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想当兵,政审将通不过;如果想开公司,可能领不了营业执照。是不是没想到‘醉驾入刑’对个人影响这么大吧?”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按照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求证1一般人容易混淆概念
交警部门表示,一般百姓有时可能会混淆“酒驾”与“醉驾”这两个概念。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刑法》,将醉驾定为刑事犯罪。虽然口语中“酒驾”和“醉驾”区别不大,但公安机关和检法机关均表示,在法律上这是罪与非罪的区别。
按有关规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规定为“醉驾”;小于前数,但大于、等于20mg/100ml,为“酒驾”。只要司机的血液酒精浓度达到80mg/100ml,就构成“危险驾驶罪”,将受到刑事追究,比如名人高晓松。而演员王志文也曾有过被查处行为,当时,因为王的血液酒精浓度为28mg/100ml,只构成“酒驾”,行政处罚即可,所以王志文未被剥夺人身自由。
“比如《律师法》明确规定,受过刑事处罚不能当律师。《公务员法》也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不能报考公务员,且如果是公务员醉驾,受到刑事处罚后,还将被开除公职。但这是针对醉驾犯罪的处理,并不是针对酒驾的违法行为。显然,个别机构混淆了两者的概念。”法律界人士认为。
求证2“醉驾”将有哪些后果
公安机关强调,从15日拘留到1至6个月的拘役,不仅是约束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时间长度上有变化,且其行为性质从违法变为犯罪。这一改变,对于个人而言,影响巨大。“我国法律规定,如果醉驾者被处以拘役这一刑事处罚后,将不得从事老师、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些职业,也不能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此外,因醉驾被处以刑罚的人也不得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如果已是公职人员,将面临开除公职。如果是单位职工,用人单位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而且在办理出国签证、留学等事宜时也会遭遇麻烦。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会拒签……”法律专家们普遍认为,既然醉驾是犯罪,除刑罚外,必然要承担其他法定的不利后果。
至于其他方面,业内人士透露,醉驾嫌疑人如果是在服刑(包括缓刑)期间,一般不允许办理出国签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酒驾一方全责,保险公司不理赔。
求证3“酒驾”也并非不影响前途
公安机关表示,即使酒驾,也并非对前途一点没有影响,“酒驾本身是行政违法,也可能被行政拘留。目前,入伍、考公务员竞争激烈,机要岗位的‘政审’更严格,酒驾记录也很可能导致当事人被刷下来。”
征兵办相关人士介绍,根据现行酒驾和醉驾规定,经查属于酒驾者,将依法处以治安处罚。按照征兵相关条例,受到过治安处罚者,不再具备参军资格。也就是说,如有当兵意向,千万不要酒驾,一旦有酒驾记录,就将自动失去入伍资格。
根据相关法规,如果酒驾的处罚只是罚款或扣分,不会影响当事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担任法人。但如果当事人因醉驾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出狱后未满三年期间,都不能担任法人。“总之,酒驾虽非犯罪,但依然有一次被暂扣驾照、二次被行政拘留的严重后果。”交警部门强调,并提醒。
网友声音
@沐沐:不管如何,酒驾的违法成本将大大增加。
@王梓:人们在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范。我认为,严惩醉驾有助于公众养成工业化社会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无所谓:醉驾已经入刑,在执法程序和证据证明力上会比之前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相关法律实施细则对此加以规定,以避免各地办案标准不一,执法缺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