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高考复习成为好数学教学
1、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高考复习教学,基本而重要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是教师应做、能做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不能抛开课本搞复习!这里,“系统掌握”是指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稳定、可辨别的、迁移能力强的“数学知识结构图”,不仅理解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懂得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联系方式。复习课要在进一步明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新课中逐个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用前后一致的数学思想串联起来。这就必须让学生重读课本、梳理知识。老师罗列学生抄写的做法效果有限,应避免。
2、其次,高考复习主要是解题教学,树立正确的解题教学目的很关键,这就必须解决“做题目,为什么”的问题。本期杨林军老师的《一样的题目,不一样的设计——“做题目,为什么”的实践与反思》,通过亲身实践,说明了同样的题目在不同目的下会产生不同效果。概言之,解题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巩固概念,最终目的是学会思考,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要强调“回归基础”的重要性。“回归”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能熟练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题”;二是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当前,不讲基础而一味钻难题的做法很普遍,这是与学生过不去,也是与自己过不去!
4、第四,要培养良好的解题教学习惯。当前,最常见的复习课是,教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沼敫裣秤准,通过“讲解题,不端姗跬轵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n——技巧n”。这既加重学习负担,又禁锢学生的思维,必须彻底纠正。正确的做法是: 精选例题。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先做十道题。看解答而不做题,没有切身体验,很难使例题典型、精彩,并会造成“该讲的讲不出,不该讲的拼命讲”的后果。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提醒学生关注“本题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得出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等。当前普遍的做法是,老师替学生读题,读完就问“本题属于什么题型?”接着就问“某某同学,你说该怎么解?”这是导致学生不良解题习惯的根源。 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在适当时机给点睛之笔。当前,老师包办例题解答、学生重复模仿解题的做法比比皆是,这是不懂学生学习规律的表现。 叫几位学生板演,让其他学生动手解答,教师巡视、观察。“老师板演学生看”的做法,忘记了“饭要亲自吃”的常识,剥夺了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结果肯定是“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没讲没练的肯定不会”。 评价学生的板演。先让学生作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再“画龙点睛”。 问一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追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 解题后的回顾、反思。问一问“你认为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只有让学生时刻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学会独立思考,才能使他们掌握在考场上取胜的法宝。